沥重听三横问,明眸中闪过昏暗。低声叹道,当时不用弩,原因有二。第一金人藏了大批长箭,打萱谷金人军火库势在必行。
    第二嘛,她对弩攻不甚了了。否则夏金之争,也不会用那么长时间,打得那么惨烈。
    三横闻言,心头流血。他想自己这么多年,打刀打枪打弓打弩,竟不去想实战如何。早知实战,当建议沥重用弩,那么当年夏金也不会那么旷日持久,沥重也可能不会失了兵权。
    牛皋见三横在一旁闷闷不乐,感到十分奇怪。大家听讲,皆收获颇丰,你个三横皱啥子眉头嘛。一问之下,牛皋道:
    “嗨,我当什么事呐。可不这么着,沥帅也到不了铁匠营,我们不是学不着好玩艺了吗?她这么大能耐,不用急,他们西夏必重新启用。”
    三横听言无语,他心里明镜一般,愈发气血难平了。
    书中暗表,连发弩制成后,不但助岳帅苦习骑战、大破金兵,传入元蒙,竟令元人骑兵所向披靡,征服了半个世界。当然这是后话了。
    此日讲课结束,天色将晚。开饭时竟发现前后指挥饭局的并非昨日夏紫,倒换了个老太太。
    那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中气十足。忙前忙后,巨细无遗,吩咐得井井有条。这是阳泉的奶奶。
    老人家听闻岳帅来铁匠营,说什么要亲下厨做几个菜。岳飞等不安,但阳泉说,奶奶这是要人人吃好喝好,才学得好本事,要为她丈夫儿子抱仇!
    这天饭菜,果然不一般。、
    红烧肉,糖色上得红光鲜亮,肥而不腻。
    水晶肘子,冰糖桂皮恰到好处,入口即化。
    香酥鸡,酥嫩无比。三鲜汤,**开胃。
    还有一种菜,没人吃过,鸡蛋黄花,细细的肉末,大朵的乌耳。这香,都香到脑门上了。
    特别的,还有鱼吃,其鲜无比!
    大家累了一天,这不光是跑马,更重要的得动脑子。军中大部分将领,你叫他舞枪弄刀,没人有个不字。但要坐到硬板凳上,连听带记,可不是容易的事了。
    可是,如此疲累,却有这等好菜,不禁人人胃口大开。
    正食间,只听牛皋大叫:
    “奇怪,奇怪!”
    “有什么可怪的。”长玉听丈夫不好好吃饭,反而大叫,不禁皱眉。
    “有什么可怪的?这鱼怎么没刺呀!”牛皋用筷子指点道。
    “噢,先吃,吃完了告诉你。”阳泉微微一笑道。
    看看一干人等酒足饭饱,阳泉道:
    “这鱼是我干妈送来的。每年天凉,干妈总要送鱼,说铁匠们吃了她的鱼,就多打刀枪,岳家军便多杀敌人!这鱼中刺,就是她老人家带人一根一根挑出来的,说是怕刺着谁。”
    “那她人呢?”岳帅问言动容,不由问道。
    “在那儿。”阳泉抬头远望,用手示意。
    阳泉一指之下,大家看到远远有一拨人。
    原来自从阳泉在拒马河晒鱼渡认了干亲,她干娘就与铁匠营常有走动。晒鱼渡乡亲们知道铁匠营是干什么的,非得回回送鱼来。
    这鱼可不一般。乃是黄河大鲤鱼。条条肥大鲜活。那是人家特用水车装了来。就这份情,那不是银子能买得到的。
    可巧岳飞等太有口福。刚到铁匠营,晒鱼渡活鱼也到了。听说岳帅也在铁匠营,阳泉的干娘同村里送鱼的,皆高兴万分。他们的鱼,送对了!
    本来铁匠营人来人往,也没啥好奇怪。阳泉指处,人们才发现这票人似设了香案,正朝这方祭拜。
    岳家军从来视自己为人民子弟兵,一不扰民,二尊重乡里。岳飞于心不忍,正欲起身前往相谢,却被阳泉拦了。只见她拿出一张字条,口中念念有词道:
    “我干妈就怕耽误大家工夫,只让我念了这几句话。信上说:”
    ‘岳飞大元帅、列位大将军在上,受老身与晒鱼渡全体村民一拜。老身老矣,苟活世上,能远远得见保土救人的神兵,此生足矣。俺本想亲上前跪谢岳家军,但人老絮叨,村民都劝说是不能废了您等金贵的时光。’
    ‘故只愿您等食了黄河大鲤鱼,杀败金兵,收复千里黄河!’
    阳泉顿一顿,又念道:
    ‘除此之外,老身还有一事相求,’
    ‘盼岳飞大元帅给杨再兴大将军祭拜时,替晒鱼渡多上一柱香!’”
    岳飞等人早知阳泉干娘的故事,但当下听了,仍然心头气血不畅,皆起身向远方抱腕施礼。
    牛皋道:
    “列位,今天的鱼不能白吃,他日定杀光金人,为民报仇。”
    众人听言,皆高声回应。唯岳飞把手一摆,道:
    “牛皋此言太过。金人杀我百姓,大家同仇敌忾,自然是要上阵多杀敌兵。是不是?”
    “是!”众将答话,声如劈雷。震得小山上的土,簌簌滚落。就连数百步开外晒鱼渡乡亲们的香烛,似乎都为之一亮。
    “但说杀光金人,难道也学金兵滥伤无辜不成?金人百姓,也是百姓,大家同是炎黄子孙,是也不是?”岳帅又道。
    众将问言点头。沥重见了,不由心中感慨。直想到,我也是炎黄子孙!给这样一支队伍讲课,那是讲对了,遂道:
    “岳帅知兵不好战,令人由衷感佩。想我大夏多少战马!假令世界大同,天下太平,我等刀枪入库,马耕南山,天下幸甚,黎民百姓幸甚!”
    牛皋问言叹道:“岳帅,沥帅,谁说不是?可专门有人不想和平,我们只好秝马备兵呀。哎张宪,这回老牛四字成语没用错吧。”
    “意思对,可不是成语。”张宪道。
    “嘿,你不能多少留点面子?你不说破,别人怎么会知道?”牛皋嘴撇得跟瓢似的。
    “牛皋,你可小看我们铁匠营的能人了。”长玉赶紧打圆场。
    入夜,凉风习习,繁星满布。岳飞遥望星空,并无睡意,他想起沥帅感叹,又想起中原战乱,百姓疾苦,不由忆起自己的满江红《登黄鹤楼》来。词曰: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这首词写于绍兴四年。是当年岳帅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所作。说得是,
    ‘登临黄鹤楼远望中原,但见荒烟笼罩中似有许多城郭。遥想当年,繁花似锦遮天,杨柳成荫护城,华美楼阁,雕龙砌凤。
    那万岁山前、蓬壶殿里,宫女成群,歌舞绵延,好一派富庶升平气象。
    而现在,战乱四起,胡虏铁骑践踏京师郊外,风尘漫漫,形势险恶。’
    ‘我们的士兵在哪里呢?他们拼死疆场,鲜血浸润了刀锋剑锷。
    黎民百姓又在哪里?他们在战乱中丧生,尸首纵横,填满了浅谷深沟哇。’
    ‘这怎能不悲叹大好河山虽依如往昔,却田园荒芜,万户萧疏。
    何时果能有杀敌报国的机会,愿提精师北伐,挥鞭渡长江,千军清胡虏,收复中原。
    那时再行归来,必重游黄鹤楼,以续今日之游兴。’
    这首词,再次道出岳飞虚心求教请缨征战的目的,非为嗜血,乃收复山河,拯救黎民百姓于倒悬。
    也道出他敢打必胜的信念。岳飞作这首词时,尚未成名,所以鲜为时人所知。当
    然铁匠营与岳飞同属华山一脉,沥重自然早就知道这《登黄鹤楼》。
    大凡好诗词,语句不能随便安置。
    沥重第一次读这首词时,曾十分不解“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的顺序。
    她问莫衔悲,正由于黎民百姓惨死乱世,尸填沟壑,才有当朝用兵。那血染征袍,浸润兵枪锋刃之悲壮场面才会发生。
    可为什么岳飞把“兵安在,膏锋锷”放到“民安在,填沟壑”之前了呢。
    饶是衔悲晓今通古,岳飞这两句她也解释不清。

 



![[快穿]危险游戏](/cover/0/385/385s.jpg)




![顾二代[重生]](/cover/55/55602/55602s.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