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后又是一场兵荒马乱。
先是要熟悉分科后新的班集体,又是苦不堪言的摸底考试。除了一部分学霸之外,对于大多数学生是一场鏖战。
元溪自不必说,稳稳当当地进入了理科竞赛班,而时恪凭借在高一期末考试里的出色发挥,也进入了文科强化班,和祁梓同班,而唐陆林在理科普通班。
一个暑假,忙于竞赛的元溪几乎没怎么和祁梓交流,但元溪一直以为祁梓在为高二一开学就进行的作文竞赛作准备。
但是时恪在开学后两个星期和元溪的某次约饭中无意中提起了祁梓。
“她最近上课总是发呆,因为老师这几天批评过她好几次了,所以我有印象。”
元溪用筷子戳了戳红烧肉,有些疑惑。因为开学后竞赛班学习强度大,除了偶尔在走廊上碰到时寒暄几句,元溪已经很久没有和祁梓有过深入的交流了。
“我最近没怎么见唐陆林提起过祁梓,我知道,唐陆林是对祁梓有好感的。”说到这里,时恪微微压低了声音,“是不是他们俩出了什么问题。”
“但是祁梓还是拿到了作文竞赛的复赛资格的……但我……没能进复赛。”祁梓有些黯然,毕竟和自己在一起的女孩是那么优秀,几乎是一只脚踏入全国2大学的大门了。
元溪一心想着祁梓,敏锐的第六感让她问道:“唐陆林拿到了资格了吗?”
“我看到复赛名单的,没有他。”
————
唐陆林有个亲姐姐,叫唐招娣。
这个名字一听就知道父母在想什么,而唐陆林真的被“招”出来了。
唐招娣读到高中毕业就出去工作了,父亲是环卫工,而母亲因为身体不好只能在家,所谓补贴家用和照顾弟弟的重担很大程度上落在了唐招娣的身上。
唐陆林对这个姐姐的情感是复杂的。
他一方面知道,姐姐为他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他想要好好学习报答姐姐;另一方面,这种牺牲带来的罪恶感可以说是父母强加在他身上的,他又十分厌恶这种感觉。
父母总是夸大他的优秀,否定姐姐的一切,觉得他就是最强的,一定能找到好工作后能攀上富家女子。
“你以后娶个有钱的,我们一家人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父亲的话语让他略有反胃。
唐陆林觉得这个家十分的压抑,他只能拼命学习、学习、学习,想以后逃离这样的原生环境,但最终也只是在理科普通班做一个中等生。
他唯一拿得出手的是作文。
其他的文理科科目都是平平。
老师建议这样的语文优势在理科里应该是显得更为明显,于是他选择了理科。
唐陆林不否认自己对祁梓有好感。
但矛盾在于,祁梓来自于一个优渥的家庭,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祁梓的哥哥又是在美国的作家。
这让祁梓符合了父母口中“富家女子”的设定。
祁梓缠着他教她作文,于是在他跟祁梓接触了一个暑假之后,更发觉她的美好,而最终的矛盾爆发点在于祁梓拿到了复赛资格,而他自己没有。
作为一个高中生,复杂的情感矛盾让他选择了最粗暴的方式:逃避。
复赛名单出来后,祁梓想安慰他。
他说出来一句让他懊恼,但也可能是内心深处真实而阴暗的想法。
“怎么?你得意吗?你利用我的好感在我这讨到了方法,我被你扰乱心神而失利了,你是不是很得意?”
那一刻,他看到了祁梓眼中的震惊,女孩几乎是不可抑制地红了眼眶,沉默地转身跑走了。
说完之后唐陆林却又有些释然:就这样吧,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祁梓喜欢的可能是唐陆林身上的倔劲。
她知道唐陆林成绩不好,但是唐陆林拼命学习的样子让她觉得迷人。
所以暑假不断地接近唐陆林,她觉得唐陆林对自己和对别的女孩不一样,窃喜过一段时间。
但当复赛名单出来时,一切都变了。
她不知道唐陆林竟然是这样看自己的,间接承认喜欢自己的话语让她一点也快乐不起来。
两人之间彻底僵硬了。
————
元溪了解到唐陆林竟然对祁梓说过那样的话之后,一时语塞。
她从时恪那里了解到唐陆林的家庭情况,所以隐约能猜到唐陆林这样表现的原因。她拿不准该不该告诉祁梓唐陆林的情况,只能向祁梓分析利弊,让她好好上课,好好准备作文竞赛。
中国社会这么多年的男尊女卑思想还有余毒,不少家庭的女孩不能幸免,而男孩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往往会变得狭隘而自负。
但唐陆林本质上的良善让他只是远离而没有进一步的伤害。
元溪也只是一个局外人,不能说太多,也无法做出实质性的帮助。
但此时的少年们都不知道,有时候一错过就是一辈子。
从此以后,祁梓和唐陆林再也没有交集,再提起时,对彼此也都只是淡淡的回忆。
————
高中的时光在繁忙的学业中溜得飞快,转眼间,就到了高三下学期。
第一次模拟考之后,时恪发高烧,病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