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成不久的帝国堡垒内,阿道夫有些抑郁和沉闷,似乎完全没有被最近以来那些所谓的好消息所鼓舞,这也让参加军备会议的将军还有官员们不以为然。一年以来,战争的进程明显超乎预期,帝国的危机应该似乎从根本上解除了。
至于那份刚刚由新任命的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部长施佩尔和元首联合起草的军备计划,在很多人看来完全是不必要和占用更多资源的。
“我必须再一次郑重的提醒各位:虽然美国和苏联还没有介入战争、但他们最终是一定会介入的。这是一场整个帝国的生死之战,我们不能想着如同过着往常一样的生活,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取得胜利!一切消极阻挠军备计划落实和没有按照要求完成目标的相关责任人,都应该受到严惩!严惩!”这一次,阿道夫郑重的告诫道。
当然,会议的过程也要比想象中的顺利,毕竟在战争爆发之前,整个的帝国的工业生产其实就在一定程度上动员起来。唯一的问题不过是进一步扩军之后的人力问题,这个问题在充分的利用了战俘资源和更积极的宣传态度乃至加班劳动之后就已经很大程度上的解决了。
当人们离开之后,沉寂下来的阿道夫也开始在思考关于一九四一年战局问题,尽管距离一九四零年的结束应该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身为被魂穿的穿越者,一名不那么肤浅而比较资深的军事爱好者,还是要面临东线的巴巴罗萨计划和西线美英哪个应该为更有限的侧重对象问题。这在这位穿越者来看并不是太大问题:德意志的最大对手其实还是美英,这倒并不是完全出于意识形态偏见,而是一种客观的分析。对于苏联,只要军备计划案能够照常通过,且战争提前进行的情况下有相当准备,并且利用自己关于历史单向透明的优势,利用半年到一年左右拿下aa线并不是一个不可期的目标。
可是:身为穿越者的他对美英的战争潜力也有着比一般军迷更深的认知:如果是应付历史规模和投入的诺曼底登陆、那么或许只需要西线的力量增加一倍以上,德国可以从东线抽出主力、并进行更完备的战备就已经能够完全应付。
可是不能忘记在历史上一九四四年的同时,在太平洋战场上的美军仍然投入了大量的海上力量与登陆作战舰只,一次至少六个师的登陆能力。为了进行远洋运输,运输的条件更为苛刻。他毫不怀疑:如果在一九四四年美英将进攻力量完全用于西线,完全可以进行十四个师的单波次登陆作战、登陆之后的增兵速度也完全可以增加一倍以上。那样的话,要将拥有海空优势下的美英登陆力量在比较短的时间彻底赶出去则必须投入四十个德国师以上,可是就算将西线的防御力量增加到一百五十个师,也根本做不到当美英在任何一个可能而有效的西线地点登陆的时候,在一周以内就能迅速投入一百五十个师以上的力量。即便自己囤积足够的军工资源用于改善陆军师的现代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战斗力也是如此。毕竟如果太平洋战场上的主力舰群也在很大程度上调过来,那远非是安齐奥可以相提并论的,甚至历史上的诺曼底都无法相提并论。至于一些架空文中让rì běn人表现超常、或者提前拿下英国等等?甚至痴人说梦的加勒比攻略?他并不认为自己在这个世界拥有德粉书中的那些光环。最大限度的拖延战争、哪怕拖延一年,在整个帝国拥有包括苏联欧洲部分广阔战争纵深的情况下坚持到自己的核wǔ qì可以在避免战略轰炸威胁的情况下有一些眉目,是赢得战争胜利唯一可能了。想到这些,对苏攻略也就没有了太多的疑问。很大程度上,那是避免帝国战败的必然选择。
此时,他没有将目光放在世界地图上的基辅或是莫斯科,而是放在了巴尔干半岛。思考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最终还是决定提前对南斯拉夫展开协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巴巴罗萨计划在五月份左右比历史提前一个月展开。
在虎式坦克提前服役、四号坦克在很大程度上改进、更多突击炮也开始装备德军、运输装备和弹药准备也远远好于历史的情况下他相信:或许战争有可能是长期,但年底前争取主要战时结束,至少是不需要在牵制德国大量兵力那是可以预期的目标。
至于基辅还是莫斯科,这已经不是一个问题,甚至在他看来:在每一个战略方向上都对苏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未必是一种最佳的选择。让并不擅长野战和反攻的对手同己方进行所谓的野战和反攻,毫无疑问是行动中取得最大战绩的根本原因。当然在他看来,北线列宁格勒方向上好像也是一个鸡肋,至少可以节约出一个集团军用于中央方向以便用最快的速度达成突破。。。
数个月后,当张伟的一缕神念降落在莫斯科的时候,清晨时刚刚入睡后不久的斯大林终于醒了过来,无需听取其他人的回报,自己就已经了解到了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1941年5月下旬,仅仅几个小时以前,德国的进攻比历史上提前进行了。而且这一次,经过长达半年多战备准备的纳粹德国必然要比历史上进行的作战准备充分的多,优势也大的多,因为必然有一个水平不低的人代替了那位对军事了解并非细致的元首。时间比自己要提前的多,自己所拥有的优势,也仅仅只有的知道对方是穿越者这一个优势了。当然,另外的优势是所在的国家与世界格局不同。但张伟知道自己不输的目标当然不会是仅仅维持维持苏维埃的存在或者像蒋一样混过二战而已。
自己不仅要赢得胜利,而且格局还不能比历史更坏、更不利。因为自己的挑战对象不仅仅是德国。还有那在战争结束后必然会在几个月内爆发的新的世界大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