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六百二十二章 战争的背后

《大汉时代周刊》 第六百二十二章 战争的背后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中郎将到访魏其候府,让解忧以为这是赵启明正式的提亲。

    但其实真正的提亲要等完成了“纳彩”之后的“问名”,确定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没有相克的迹象,这时男方才会带着聘书和彩礼,正式来女方家中求亲。

    尽管赵启明和解忧早就婚约,但是为了显示对女方的重视,东乡侯府务必按部就班,按规矩办事。甚至就连作为媒人的中郎将,在纳彩时是严格遵守“六礼”,不能有任何的改动。

    对赵启明来说,从纳彩到迎接,是一个复杂且漫长的过程。

    在他那个年代,男女双方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只要丈母娘确定你有房有车,而你又刚好能相信自己的未婚妻没有怀上别人的孩子,那么你们很快就能走入婚姻的坟墓。

    但是在公元前的社会,严格遵守“六礼”的结果,别说是正式提亲的“纳吉”了,就算是完成了纳彩之后的“问名”,就已经让东乡侯府从初夏等到夏末。

    老实说,赵启明对自己的亲事并不怎么感兴趣,更谈不上有任何的积极性。再加上按照乡俗,他现在还不用去魏其候府,所以在中郎将为他操办婚事的视乎,他正在家照顾着东乡亭的秋收。

    正如钱管家去年在秋收时的许愿,今年的关中大地风调雨顺,再次迎来丰收。

    承蒙老天保佑,东乡亭的小麦长势良好,麦穗饱满且挺拔,练成金黄一片。不管你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实农民,还是趁着周末出来游玩的城里人,看到这小麦金黄的景象,都会为之欢喜。这是在进入工业社会之前,历经数千年农业文明,通过基因传递到你身上的情感。对粮食和丰收的情感。

    此时的夏天还没有完全结束,头顶的骄阳依旧,麦田里的庄稼人没有任何抱怨,每张脸都满是节日般的喜庆。尽管东乡亭的村民已经过山的富足的生活,但粮食仍然是他们的根本。

    只是如果仔细去看的话,会发现东乡亭今年的收麦,没有往年热闹。这具体反应在收割小麦的村民中以老弱妇孺居多,年轻的劳力相对来说已经不是收割小麦的主力。

    “侯府的护卫都来了吧?”赵启明坐在麦田边的草棚里,晃着扇子朝钱管家问,表情多少有些忧虑。这自然是因为今年收麦时,劳动力明显不足的情况所致。

    钱管家也有些忧虑的样子,朝赵启明答道:“能来的都已经来了,别说是护卫,就算是厨房的老妈子只要有劳力,都已经在田里帮忙了,可即便如此也还是人手不够。”

    赵启明点头,他的确看到了张婶。

    准确的说,是包括厨房的老妈子在内,侯府的护卫和扫地僧都来了,除此之外能用上的也就只剩下侯府那些丫鬟。可这些细皮嫩肉的大姑娘,平时端茶倒水可以,让她们拿着镰刀收麦,她们还真不会,所以这会儿正在麦田的边上准备茶水和午饭,同样忙的不亦乐乎。

    “我还真没想到,今年会是这样的情况。”赵启明有些后知后觉自责:“要是早知如此,就应该去外面请劳力,哪怕多花点钱,也要尽快把麦子收完。”

    “现在整个长安城都没有多余的劳力。”钱管家有些感慨的说道:“往年收麦的时候,都有岐山等地帮人收麦的麦客,往年都要自己去找老雇主老东家,今年还没到秋收就已经被请走了,现在的劳力还真是不好找。”

    其实钱管家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包括今年困扰赵启明都劳力问题,源头都是起于汉军对匈奴的作战。

    赵启明早就知道大规模的战争会带来不好的影响,但是也没想到青壮年去了战场之后,东乡亭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劳动力短缺。事实上去年汉军也有对匈奴的作战,但秋收之前战事就已经结束,汉军班师回朝之际刚好赶上了秋收,所以并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从春种到秋收,好不容易种出来的麦子,要是错过了抢收的时间,坏在麦田里,那可真是可惜了。”赵启明有些担心,手里的扇子也放了下来,朝钱管家问:“观众各地,其他地方也是这个情况?”

    “其他地方要好点,也就是东乡亭,情况有些特殊。”说到这里,钱管家的表情有些复杂,也不知是应该高兴,还是应该觉得可惜:“这些年东乡亭的日子过得好,年轻人都身强力壮,上了年纪的也能多活几年,要是放在平时,这些好劳力能让东乡亭种出更多的麦子,自然是好事,但是遇到有作战的时候,这些劳力就要去前线作战,让东乡亭的劳力流失也就更大。”

    听到这里,赵启明也算听明白了。

    其实简单点说,就是富足的生活让东乡亭有更多的劳动力,具体表现在年轻人吃得更好,得病之后也有药可医,身强力壮自然更符合征兵条例。

    至于上了年纪的老者,在人均寿命很低的公元前,可能还没到不用服兵役的年纪就去世了,但是在东乡亭,不能说最近几年就能让人均寿命提高,但至少没到服兵役就去世的情况有所减少,所以这些上了年纪但还能服兵役的老人,也跟着汉军去了战场。

    根据汉朝的征兵条例,男子年满二十三岁就必须服兵役,至五十六岁兵役可止。东乡亭符合条件的青壮年本就很多,再加上关中民风彪悍,以作战骁勇著称,关中户籍的青年多进入京师部队,也就是北军和南军的精锐服役,所以更有可能被调入战场。

    “别的地方我们也管不了。”赵启明站了起来,看着收麦的场景,朝钱管家吩咐道:“东乡亭的秋收不能受影响,既然侯府的人都来帮忙,劳力还是不够,那就去太平寨,请那边的村民过来帮忙抢收。”

    听到这话,钱管家并不意外,捋着胡须道:“老臣之前也想过,但太平寨是小侯爷的食邑,再加上那边的村民为农事监种水稻,吃的是皇粮,恐怕不方便让他们来帮忙。”

    “水稻还没到收获的季节,太平寨的劳力现在也不是农忙的时候。”赵启明摆手:“至于封地和食邑这些事情,特殊时期特殊对待,钱管家带上我的话去太平寨,先找农事监,然后再去找孙里正,尽量把那边的劳动力请过来。”

    听到这话,钱管家考虑了片刻,然后行礼道:“老臣这就去办。”

    说完这话,钱管家就离开了麦田。

    赵启明看着远处缓慢推进的收割队伍,表情有些复杂。

    当地主的时间长了,他早已经对粮食有了感情,这么多的小麦要是因为耽误了秋收糟蹋,他肯定是不允许的,但与此同时他也必须承认,历史上驱除匈奴的丰功伟绩,的确已经开始对普通百姓的生活产生影响。

    尽管最近传回来的军报都是好消息,甚至卫青还在草原深处取得了多次胜利,让赵启明和所有关心前线作战的人都感觉形势乐观。但这也只是基于多作战的判断。

    赵启明知道,汉军作战胜利的背后,是关中子弟的抛家舍业。在此之前他只是有这样的模糊概念,等到东乡亭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表现出来,他才能真切的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影响。

    而这还只是战争刚开始不久,那些劳动力也只是去了战场,并没有马革裹尸而还。在不远的将来,随着汉朝深入草原,对匈奴展开更大规模的作战,劳动力的减少,和对国内民生的影响,恐怕会成为了不可回避的大问题。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大汉时代周刊》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大汉时代周刊》 第六百二十二章 战争的背后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我就是巨人 连载中图标 我就是巨人
  • 相宝 连载中图标 相宝
  • 修罗称雄 连载中图标 修罗称雄
  • 唯有牡丹真国色 连载中图标 唯有牡丹真国色
  • 趣味一班 连载中图标 趣味一班
  • 封狼居胥 连载中图标 封狼居胥
  • 红警之末世纵横 连载中图标 红警之末世纵横
  • 魔争 连载中图标 魔争
  • 透视村医在花都 连载中图标 透视村医在花都
  • 次元末世之完美融合 连载中图标 次元末世之完美融合
  • 蘑菇屋:我和虎鲸救了妹妹 连载中图标 蘑菇屋:我和虎鲸救了妹妹
  • 网游之逍遥美食家 连载中图标 网游之逍遥美食家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