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大汉时代周刊 >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太平寨

《大汉时代周刊》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太平寨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汉朝对匈奴的作战告一段落。

    将士们英勇作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胜利,正在班师回朝的路上。

    回想当初大军出征,长安城内夹道欢送,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但仔细算来,韩安国带领大军离开长安,其实是初春的事情,而现在战争完结,中原地区已经迎来了秋天。

    关中大地上,小麦成熟了。

    东乡亭的人开始为秋收做准备,很多的祭祀活动陆续展开,瓷器作坊也如同去年那样,下达了关于秋收前后停产,让青壮年回家收粮的通知。

    同样的忙碌在整个关中地区都在上演,太平寨当然也是如此。

    赵启明和秦文骑着马,从侯府出发,又经过了西乡亭,途中所走的路都很是平坦。等到他们感觉到颠簸,发现道路明显不再平整的时候,就到了太平寨的地界。

    在即将收获的季节,农田中有人在忙碌,村里也不断有炊烟升起。

    进村的地方地势较高,赵启明可以清楚的看到太平寨的全貌。

    他发现这里青山环绕,地势很高。甚至就连村民们的房舍,也都聚集在半山腰上。至于那些农田,面积实在有限,还都是低洼地带,被群山所包围。

    显然,这并不是富庶之地。

    但这里有不错的水田,生长着在中原地区并不多见的水稻。当秋收的季节逐渐临近,这里的水稻已经开始变黄,只有少数的青色叶子,随着清风若影若现。

    赵启明生长着南方,水稻是他最熟悉的作物。

    看到这些金色的粮食,让他感觉很是亲切,便从路上下来,走进了稻田里。

    “的确是快成熟了。”

    他手里抓着稻穗,从颜色上判断,这块稻田应该就快收割了。

    但公元前的稻穗很只是比小麦饱满些,想来产量估计不会很高。

    这当然不是公元前的农民的耕作问题。准确来说,并不是公元前的稻穗很而是赵启明生活的那个年代,有了杂交水稻之后,成熟的稻穗饱满得有些夸张了。

    显然,这是种子的问题。

    看着这些水稻,赵启明对于杂交实验,忽然有了些信心。

    他弯下来腰,抓了把水田里的泥土。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虽然公元前的水稻种子产量不高,但起码这片水田的土质是不错的。除了水分充足之外,泥土的颜色发黑,这是养分很高的表现。

    “以前这里是种麦的。”秦文介绍道:“最近几年才开始种水稻。”

    赵启明点了点头。

    关中地区的作物以小麦为主,水稻只是少数。

    可能太平寨的人知道这里不适合种麦,也可能听说过水田种稻高产的事情,但是想要弄到种子,还要掌握新的方法来耕种,这对公元前的庄稼人来说,实在是很困难。

    “水稻的产量要高些。”他站了起来:“这里也的确更适合种水稻。”

    “小侯爷说的没错。”秦文说:“以前这里种麦的时候,收成总是不好,太平寨的百姓们也过着苦日子,自从开始种稻,秋收时的产量上去了,这才好过了些。”

    两人接着往前走,赵启明很快发现了水渠。

    小麦的种植方式和水稻不同。这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对水分的要求。

    关中地区没有南方湿润,才会选择以能够适应干旱的小麦为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虽然产量更高,但是对水分的要求很高,这就需要大量的灌溉。

    显然,为了种出水稻,太平寨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这水渠。

    东乡亭的麦田中也有水渠。不过因为小麦对水的要求不高,所以那些水渠中的大部分都是土渠,而太平寨以石渠为主,相对来说更加平整。

    尽管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这里的水渠仍然有水。

    这些水从泾河流入,轻快的通过石渠,随着哗啦啦的水声,最终流入了稻田。

    “这水渠修的不错。”赵启明洗了洗手,然后站起身来,视线随着水渠的脉络,看向了更远处:“利用了地势,既能起到方便取水的作用,还能有利排水。”

    “据说是内史府派的人,带着村民修的。”

    “内史府?”

    “种水稻也是内史府的人带的头。”

    听到秦文的话,赵启明很是意外。

    他也接触过内史府官员。当时瓷器作坊的工艺差点被人学了去,当初跑到东乡亭解决问题的是就是内史府官员。不过那个内史府官员偏向精工坊的人,让他根本没有好印象。

    从那以后,关于封地内的事务,只要是和内史府有关的,他都要钱管家出面,自己是懒得去理会的。甚至好几次有内史府的当地官员求见,他也都给推掉了。

    所以秦文说太平寨的改种水稻的事情,是内史府的官员的政绩,连这造福百姓的水渠也是内史府的官员带领着村民们修出来了,他才会觉得惊讶。

    “内史府的人的确不怎么样。”秦文也不怎么喜欢内史府:“不过派到太平寨的地方官为人不错,专门负责水利农事,让太平寨的光景比之前好了些,也算是不错的官员。”

    赵启明点头:“能在当地干点实事,这的确很难得。”

    “当然,这肯定是比不上小侯爷的。”

    赵启明好笑:“什么时候连你也学会拍马屁了?”

    “这是实话。”秦文认真的说:“太平寨比不上东乡亭,也比不上西乡亭。”

    赵启明无奈:“这里的确没有东乡亭富庶,但是别忘了这里是我的食邑,百姓们过得好,侯府收上来的粮税也就更多,里粮食收成不怎么样,对侯府也有损失。”

    秦文点头。

    “那个内史府的官员你可认识?”

    “负责水利农事的那个?”秦文摇头:“不认识,只是听说过。”

    赵启明想了想,虽然这里是自己的食邑,但他毕竟没有治民权,要是开始杂交水稻的工作,需要通过内史府,就难免会有所接触。与其和那些不作为的父母官打交道,那个在太平寨负责水利的官员,至少对工作负责的,值得他去打好关系。

    “听说经常在村子里,等会应该能找到。”

    “不急。”赵启明停下脚步,看着这片麦田:“虽然这些稻田不错,很适合进行杂交水稻的实验,但今天我们过来不是看稻田的。”

    “那小侯爷要看什么?”

    “看那些山地。”赵启明眯起眼睛,看着远处的青山:“现在去看果园吧。”

    秦文点头。

    两人重新走到了路上,骑着马继续往前,却没有进村。

    上山的路有些难走,赵启明和秦文没有骑马,在村子外开始徒步上山。

    相比起不多的水田,太平寨的山地面积就是相当的辽阔,估计除了种稻之外,这里的百姓也有很多人以种植果树谋生,所以刚上山没多久,赵启明就发现了很多的果树。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大汉时代周刊》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大汉时代周刊》 第三百八十一章 太平寨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我就是巨人 连载中图标 我就是巨人
  • 相宝 连载中图标 相宝
  • 修罗称雄 连载中图标 修罗称雄
  • 唯有牡丹真国色 连载中图标 唯有牡丹真国色
  • 趣味一班 连载中图标 趣味一班
  • 封狼居胥 连载中图标 封狼居胥
  • 婚令如山,总裁独宠小甜妻 连载中图标 婚令如山,总裁独宠小甜妻
  • 男神娇宠之医妻通灵 连载中图标 男神娇宠之医妻通灵
  • 浮世眷 连载中图标 浮世眷
  • 何生道兮 连载中图标 何生道兮
  • 英雄联盟之魔法 连载中图标 英雄联盟之魔法
  • 欲罢不能 连载中图标 欲罢不能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