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在小军和赵志军这对养父养女之间,不存在一丁点的血缘关系,没有这种纽带的相互连接。
却不能说她们之间父女情就没有了,她俩的感情可以说是超过一般的亲生父女。
这是因为,她们父女俩那份感情是在患难之中建立起来的。是真正意义上牢不可破的父与女。
她们彼此之间,相互依靠,相互依存。是靠生活中一点一滴日积月累建立起来,她们亲如一家人而胜似一家人。这份深厚的父女情,已经刻进小军心中。涂抹不去,擦抹不掉。如同刻在石碑上的碑文。当年要不是为了小军的发展,赵志军说啥也不会舍得让小军只身一人离开他去北京。好在是去北京温莎西点店做西点师。“大弟弟,你想通了?你真舍得让小军一个女孩子家,跑到北京,你真不担心她?”大姐赵志敏一听大弟弟赵志军已经答应小军去北京,马上关切的问道,“去北京打工?多远啊!你能放心的下?”赵志军用牙使劲儿拉着鞋上的绳线,他没有抬起头来看眼前的大姐赵志敏。
可能马路上车水马龙噪声早把他们姐弟交谈淹没了。
“赵师傅,我的鞋修好了吗?”一个时尚少妇低头打探。
“你再等5分钟,我刚才活多。”赵志军没停手抬头对她道,“你坐下等一会儿。”
大姐赵志敏预起身让坐,时尚少妇,“我不坐。”大姐赵志敏打量一下时尚少妇,心想,“人家嫌弃凳子吧?怕把身上弄上褶皱。”
大姐赵志敏继续坐在大弟弟赵志军修鞋摊位旁边的小凳上,她沉默,默默地用眼睛直勾勾看着大弟弟赵志军给时尚少妇赶活。
赵志军,因为长时间修鞋,造成了手指头又黑又粗,有的手指已经变形,变硬,像一根钢筋。他常用它去当工具使唤。
大姐赵志敏经常这样坐在这,看大弟弟赵志军修鞋。每次来找大弟弟,都要在修鞋摊旁逗留。
“修好了!”赵志军把高跟鞋递给时尚少妇,“看看这回行不行?”时尚少妇没细看,把钱递给赵志军,“赵师傅的手艺还信不过,那就没有修好鞋的了。”
大姐赵志敏看着离开的时尚少妇,继续道,“北京离咱们这么远,那可不是说回家就能回的。你又不能在她身边,有点啥事啥的,可咋办啊?”
“有啥咋办?”
“养儿防老,老有所依……”
大弟弟赵志军听到这里的时候,他知道大姐的思绪,知道大姐要说,把小军养这么大,就是为了在你老时,在身边伺候你,陪伴着你。他看着大姐的眼睛,直接了当,“大姐,当初我给小军取名叫小军,就是为了要把她当作自己亲生女儿。小军从小学绘画,我希望她有出息。”
“留在你身边不一样啊,在咱市里找个班上,不也挺好么!”
“人往高处走,北京是首都,让小军去见识见识,不好么?”
大姐赵志敏担心的比大弟赵志军多。因为,她是从女人的角度,从小军母亲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大弟赵志军不一样。
“大弟弟,小军是在我怀里长大的,她小时候一口一口奶我,我早把她当作自己亲生女儿。”
大弟弟忘不了,当年襁褓之中的小军,瘦瘦的小脸,都以为活不下来了。弟妹没怀孕没有分泌物激素,是没有奶水的。无奈常常靠吃大姐的奶,这是小军唯一吃到的人奶。
“姐,我们也应该从小军父母角度去思考,从小军人生发展角度思考。小军从小学绘画,就是为了大了能有个好的发展前景。北京是大城市,有很多发展机会。咱们这毕竟是东北中型城市,比不上北京。”
大姐赵志敏看着大弟赵志军,“大弟弟,你既然把问题已经考虑明白了,她也不想说什么了。”她停顿一下又说,“那你陪小军去北京,把她安顿好,你再回来。”
赵志军也是这么想的,他第一次见北京温莎西点欧阳老板,对他印象不错。“我把小军送到北京,等她把工作和住处都安排好,我再打票。”
天一擦黑,大姐赵志敏帮大弟弟赵志军收修鞋摊。
他和往常一样习惯的把修鞋工具包和其他东西装到小车上,推回家,把小推车放在小棚子里。
一进屋就开始洗他那带油污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