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三国之最风流 > 1 邯郸陌上九月秋(一)

《三国之最风流》 1 邯郸陌上九月秋(一)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冀州共有九个郡国,国多郡少,郡有三个,分为魏郡、钜鹿郡、渤海郡,国有六个,分为常山、山、安平、河间、甘陵和赵国。此九郡国,魏郡和钜鹿郡辖县最多,都是下辖十五城,赵国最少,只有五城。人口也是赵国最少,九个郡国里边,濒海的渤海郡人口最多,城虽只八,人口却足足百余万,其余七郡国人口皆六七十万,唯独赵国不足二十万口。

    赵国虽然城少人少,但是战略地位却十分重要,其地西临太行,南临漳、邺,北通燕、涿,东有郑、卫。前朝太史公云:“邯郸,漳、河之间一都会也”,邯郸,即赵国之国都。

    光和七年九月九日,正值重阳,这一天风和日丽,天高云淡。

    邯郸城东的丛台上,有四五个人正登高远望,间一人黑衣带剑,携佩茱萸,右边两人一个高冠儒服,一个官衣印绶,左边两人士子打扮,一个年约二十,一个年有四旬。

    高冠儒服之人有二十多岁,也带着茱萸,顾盼瞻望,说道:“这就是赵武灵王建筑的丛台么?”

    邯郸不但是今之赵都,亦是战国时之赵都,赵武灵王为观看歌舞和军演在邯郸城东大兴土木,建筑了很多的台池,因其楼榭台阁众多而“连聚非一”,故名丛台,是有名的一处古迹名胜。

    官衣印绶之人的年纪也不大,看起来也就是二十多岁,他亦携插茱萸,腰黑绶铜印,年纪虽轻,却已是一副朝廷六百石吏的打扮,接口笑道:“武灵王建丛台之初,有天桥、雪洞、妆阁、花苑诸景,结构奇特,装饰美妙,故扬名於列国,於今却只剩下了些残垣断壁。”

    他指了指脚下的高台,说道:“要是不知道的,还以为这脚下的只是个寻常的土丘呢,又哪里会想的到数百年前此地竟便就是天下闻名的武灵丛台呢?”转顾台上左右,感叹地说道,“如今空空荡荡,只有风沙尘土,台面崎岖不平,多少年前却是宫殿台池,多少美人在其歌舞。”又远眺台前的田野,“眼前的这片平原旷野如今是农田,想当年却是演练之场,多少的赵国男儿在这里举起矛戈,跟随着旌旗、伴随着鼓声呼喝演武,为他们的王扬耀武姿。”

    历经岁月沧桑,风吹雨浸,天灾**,昔日闻名海内的武灵丛台於今和巨鹿城西的沙丘离宫一样,早无旧观,秋日之下,只有那被风沙侵蚀后余存的半砖残瓦似还在诉说着昨日的辉煌。

    左边两个士子里,年约二十的这人眼神灵动,时而看看左右,时而看看前后,透着一股好奇的味道,他说道:“我听说本朝初年,世祖皇帝拔邯郸、破王朗后,置酒高会,和马侯登过此地丛台,……,只是,这残砖烂瓦的却有何看处?”

    这人口的世祖皇帝说的自就是光武帝了,马侯则是马武,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最间黑衣带剑之人年纪亦不大,二十四五,他展目极望,感受着吹面的秋风,目光掠过田野,投注到远处的青山,悠悠说道:“当日世祖克邯郸、斩王朗,得河北吏民拥护,从此奠定兴之基业。赵国本非强国,而因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之令成为了战国之雄。世祖皇帝虽然与赵武灵王相隔了数百年,但想来却应是有英雄相惜之感的吧!此地虽早是遗迹废墟,然在世祖皇帝看来,却也许都是丰功伟绩。”

    穿着官衣,带着印绶的年轻人笑道:“世祖看此地是丰功伟绩,那么贞之,你看此地是什么呢?”

    这几个人却正是荀贞、戏志才、荀攸、宣康、李博。

    官衣印绶之人是戏志才,儒服高冠之人是荀攸,年约二十、眼神灵动之人是宣康,年有四旬的是李博,黑衣带剑之人则荀贞。九月天时,远山郁郁,大雁横空飞过,留下几声清鸣。荀贞目望远山,转顾近台,神思往年,遥想起此地昔日的盛况,不觉心驰,没有回答戏志才的问题,而是曼声吟道:“生死沉浮寻常事,乐将宏愿付青山。”

    荀攸低吟品味:“乐将宏愿付青山。嗯,好句,好句。”

    荀贞一笑,回头瞧了眼台下,许仲、典韦、陈到、陈褒、辛瑷诸人衣甲带刀,正与原卿、左伯侯等亲兵卫士们在台下等候。下午的阳光晒在他们的衣甲上,熠熠生辉。

    “时辰不早,我等该归城去了。”

    荀贞打头,登高的诸人随同他转往台下行去。

    将至台边,荀贞顿了下脚步,复又回头眺望了一眼远处的青山,笑道:“‘乾坤开胜概,我辈合登高’。诸君,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他把插在衣上的茱萸取出,放在鼻尖嗅了一嗅,“今儿个咱们出城,游邯郸宫,上邯山,登武灵丛台,却只是佩茱萸、登高处了,尚未食蓬饵,饮菊花酒,征战半年,终於得闲,今晚你我不醉不散!”

    邯山,邯郸城东的一座山。邯郸宫则在城西北一里多地外,是前汉的赵王如意所建,现虽也已经湮没在了岁月的长河之,然在本朝初年时尚存,光武帝破王朗后就在此宫里住过。邯郸是河北名城,名胜古迹很多,只是时间有限,荀贞等人今天只游玩了这几处地方。

    几个人里边李博虽才能最低,然年纪最大,却胜在年长,人很沉稳,适才在台上大多数的时候他都是在含笑倾听荀攸、戏志才、宣康和荀贞说话,一直没有怎么开口,此时闻言笑道:“是啊,苦战数月,今终得闲,身上不觉一轻。《诗》云:‘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武人东征,不皇朝矣’。荀君,不瞒你说,未从军前我读前人事迹,只觉征战之事慷慨激昂,建功立业、马上取封侯,乃是大丈夫所为,颇向往之,今从君转战数州,历与贼血战,我才知征战之苦、沙场之险啊!现在天下诸州大部已定,总算能得些安闲了!”

    他的这番话引起了诸人的同感。

    戏志才捏了捏自家的脸颊,笑道:“半年征战,去赘肉七八斤。”转顾荀贞,笑道,“颍川、汝南、东郡、冀州诸战,君常身先士卒,犯险前驱,先后负创多处,……。”指了指台下的许仲等人,“君卿诸人亦泰半多次负伤,阿偃等更阵亡疆场,从君出征的颍川子弟十亡其三,如今战事虽停,夜半时还常有金戈铁马、战鼓号角入我的梦,回首历战,恍若隔世也。”

    提起程偃,荀贞不免伤神,叹了口气,说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问李博,“给阿偃等阵亡诸人的父母、妻子之礼物可送走了么?”

    “已经送走了。……,给君郡亲、友的礼、信也都已经遣人乘快马送去颍川了。”

    “这就好,这就好。”

    下了高台,许仲、典韦诸人把荀贞等的坐骑牵来,众人翻身上马,沿着田间小道,行出田野,上至官道,打马奔驰,向西而去。西边前方的地平线上,遥见有一雄城,便是邯郸。

    驰马道上,原野后移,疾风拂面,秋阳晃眼。

    邯郸越来越近,荀贞的思维却不觉越来越远,回忆起了下曲阳战后发生的种种事情。

    ——

    1,携佩茱萸。

    重阳节在战国已经形成,至汉代已与后世没什么不同了。

    《西京杂记》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

    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於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邢台县志》记载:“此地民间有馈糕、酒於嫁女,曰‘迎九’的习尚。士人携酒肴,登城聚饮。”邢台即东汉之襄国,是赵国的一个县,在邯郸北边。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三国之最风流》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三国之最风流》 1 邯郸陌上九月秋(一)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重生之恰恰年华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恰恰年华
  • 总裁掠爱成婚 连载中图标 总裁掠爱成婚
  • 重生之陈泽的平凡人生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陈泽的平凡人生
  • 朕不做老攻好多年[快穿] 连载中图标 朕不做老攻好多年[快穿]
  • 萌妻出没,闷骚老公求抱抱 连载中图标 萌妻出没,闷骚老公求抱抱
  • 吃掉地球 连载中图标 吃掉地球
  • 巨骁 连载中图标 巨骁
  • 听说豪门不好嫁 连载中图标 听说豪门不好嫁
  • 这个丫头要逆天 连载中图标 这个丫头要逆天
  • 新龙传 连载中图标 新龙传
  • 我的波塞冬 连载中图标 我的波塞冬
  • 狂宠倾妃:狠戾战神,放肆宠 连载中图标 狂宠倾妃:狠戾战神,放肆宠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