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 第134章:稳中求进大汉必兴

《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134章:稳中求进大汉必兴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从椒房殿出来,刘禅原本想要去兰林殿,但是被张鸳刚才揭穿,他也就放弃了去兰林殿的想法。

    只得又返回到宣室殿。

    回到宣室殿内。

    他现在其实也没有什么可做之事,因为国政之事,有丞相诸葛亮与御史大夫徐庶俩人处理,不需要他过多操心。

    因为遇到要紧的大事情,他们两位会直接进宫向他禀报,必然早上像徐庶这样。

    不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会选在五日一次的朝会之上说。

    所以重回宣室殿的刘禅,只是随便拿来一卷书,随意翻阅。

    倒是宫外的丞相府,此时却是忙得热火朝天

    虽然汉魏现在因为和亲,暂时停止了战争。

    不过诸葛亮并未对曹魏边境,有任何松懈,该部署的兵力,依然部署着。

    几处重要边境部署了大量兵力,国内的兵员就相对少了许多。

    此时国内能调动的兵力,全部加起来,也就两三万人。

    “丞相!”杨仪问道:“新增兵员,可否学着陛下此前那样?去那些偏远村寨进行招募。”

    这事儿是诸葛亮最近最为头疼的事情,虽然得了关中,但是关中的人口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主要是从东汉末年开始,群雄逐鹿,战事不断,此时的关中人烟稀少。

    想要从关中征召兵员,却也很难征召多少。

    杨仪的话,倒是提醒了诸葛亮,他道:“威公所言极是,亮差点忘了这件事了,快让子彦过来。”

    “诺!”

    杨仪应了一声,就退了出去。

    不多大会儿功夫,郭卫就匆忙从外面进来。

    “丞相!”

    郭卫向诸葛亮行了一礼。

    “子彦快坐!”诸葛亮让郭卫坐下,然后才说道:“我大汉经历关中三场大战,兵员消耗甚大,子彦此前曾奉陛下之命,去招募新军。”

    “子彦可否再去征召一些兵员?”

    郭卫是刘禅提拔起来的将领,后来得到了诸葛亮的赏识,调入丞相府做起了参军,他很感激刘禅,当然也很敬重诸葛亮。

    关中之战中,他在蒲坂津曾经立下大功。

    如今战事结束,整日待在相府,却也没有太多要紧的事情可做。

    此时丞相突然给他安排任务,他自然是很兴奋的。

    “多谢丞相!”郭卫有些激动的说道:“卫定不负丞相信任。”

    “好!”诸葛亮很满意,说道:“这新兵征召之事,本相就交于子彦。”

    “诺!”

    “子彦切记!”诸葛又道:“兵员征召,需得自愿,不可强征。”

    “我大汉需要的军士,是要敢于上战场,而非强行被逼入伍。”

    “本相唯一要求,宁缺毋滥。”

    “诺!”

    郭卫应诺,随后便领着几个手下,离开相府去征召新兵。

    就在郭卫前脚刚走,御史大夫徐庶,就匆匆来见诸葛亮。

    “元直!”

    征兵的事情安排下去,诸葛亮紧张的情绪,稍微缓和了一些,毕竟现在暂时不用打仗,征兵的事情倒也不是那么的着急。

    见到徐庶匆忙赶来,诸葛亮一脸的轻松自得。

    俩人先是简单寒暄了几句,徐庶便将早上在宣室殿,刘禅与他提到的科举选拔制度,给诸葛亮详细的说了一遍。

    因为他觉得,这科举制度,比起之前的察举制,不但公平而且选材面更宽。

    只是现在大汉内政,虽然由他主持。

    但是,诸葛亮可是丞相。

    诸葛亮治理蜀中近十年,肯定是要比他更了解大汉。

    所以在实施之前,他还是想听听诸葛亮的意思。

    只是,当听徐庶将整个科举制度,详细说完之后,诸葛亮却是眉头微皱。

    此时屋内,只有他们两人。

    “元直啊!”诸葛亮道:“这科举制度虽好,但是却动了世家的利益,即使是益州,从先帝入蜀算起,到现在也就十年光景。”

    诸葛亮是真的担心。

    先不说关中,得说说益州。

    因为关中大汉初得,实施一些新政,倒也可以从容应对,况且关中人口并不多,反对的声音,必然不会太大。

    但是益州。

    目前来说,益州还是属于大汉的根本。

    科举制度一旦施行,世家就不能在举荐人才。

    这——

    “丞相以为;”徐庶想了想,却问道:“若要实施科举制度,当用何种方式?”

    了解了整个科举制度,徐庶现在是完全认可这种制度。

    察举制虽然施行了四百余年,但是其中的弊端,却也是显而易见。

    因为察举,并不一定能面面俱到,举荐的人才多为亲友顾邻,而非真正的有才学之人,往往中间还有各种利益链条。

    但是科举却不同。

    朝廷分科取士,择优录取。

    更重要的一点,其实徐庶这几个月下来,他也看到了大汉的内部危机,那就是氏族派系的问题。

    虽然他没有去蜀中,但是却对蜀中氏族也多少有些了解。

    此番若不是大汉攻占关中,蜀中的氏族依然难有出头之日,因为朝廷重要的官员,基本都是荆州、东州人为主,而蜀中本地氏族,多为低阶官员。

    如今大汉定都长安,需要大批量的官员。

    之前在成都坐镇朝堂的荆州、东州两派主要人员,此时基本都到长安任职,而益州则空出来很多空缺,经过皇帝刘禅的建议,给了益州人一定的权利,让他们自己治理蜀中。

    但是——

    为了蜀中的政局稳定,蜀中的主官,其实还是一些丞相认可的人,比如董允便是,他现在就是蜀中的最高主官。

    至于其他人,也是依靠裙带关系。

    如此长期下去,大汉还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氏族的问题。

    徐庶觉得,大汉若想发展壮大,解决内部矛盾,就是关键。

    或许科举制度,能够改善这一颓势。

    因为一旦推行科举,大汉下辖的郡县,无论是氏族,士子,还是平民百姓,他们都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获得晋升的机会。

    特别是士子入世之后,将逐渐稀释氏族在在朝廷的隐患。

    他现在主管大汉内政,解决内部矛盾,也就是他现在首先想要做的事情。

    徐庶的分析,诸葛亮想了想,也觉得有些道理。

    不过对于废除察举制,直接推行科举制,他有不同的意见,他说道:“亮以为,当下的大汉或许可以是察举科举并行,然后逐步推行,最后取消察举制,更为妥帖。”

    相比于徐庶的一刀切,诸葛亮更愿意选择缓步推进。

    “这样也好!”徐庶点了点头,道:“察举科举并行,先让百姓们知道,好好读书,即使是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考试,来改变他们的命运。”

    “正是如此。”

    诸葛亮笑着说道:“现在底层百姓基本目不识丁,若察举科举并行,首先提拔一批士子入世,同时也让天下百姓知道,读书将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数年之后我大汉学子必然增多。”

    “届时科举已经开始推行,慢慢取消察举制度,也不会引起太大震荡。”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穿越三国:这个阿斗不用扶》 第134章:稳中求进大汉必兴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最强世子爷 连载中图标 最强世子爷
  • 宋魂 连载中图标 宋魂
  • 大唐逍遥地主爷 连载中图标 大唐逍遥地主爷
  • 铸秦 连载中图标 铸秦
  • 错嫁王妃 连载中图标 错嫁王妃
  •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连载中图标 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 兵临城下之毁灭 连载中图标 兵临城下之毁灭
  • [穿越埃及]晨曦 连载中图标 [穿越埃及]晨曦
  • 总裁追妻路漫漫 连载中图标 总裁追妻路漫漫
  • 就不纳妾记 连载中图标 就不纳妾记
  • 七零年代女配的美好生活 连载中图标 七零年代女配的美好生活
  • 婚后相爱:黎少慢慢宠 连载中图标 婚后相爱:黎少慢慢宠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