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 第326章 正面佯攻

《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326章 正面佯攻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翌日。

    吃过早饭后的杨家将在南郑城下列阵。

    一面黑底、红边、金字的大旗在中军高高竖起。

    飘荡的烈风中。

    一行大字尤为醒目:

    汉上将军、恒公杨锋!

    简短的几个字。

    令半空之中陡然多了一股肃杀之气。

    似乎浮云都被这股肃杀之气震散。

    露出了一望无垠的蓝天。

    大旗之下。

    杨锋昂首坐在墨蛟龙的马背上。

    手中赤霄剑向前一指。

    怒喝道:

    “攻!”

    三万杨家将的战阵立刻运转了起来。

    一架架三弓床弩、踏足巨弩以及霹雳车被推到了各自的位置上。

    踏足巨弩在最前列。

    霹雳车位于踏足巨弩之后的五十步开外。

    三弓床弩则是拖在最后。

    和前面的霹雳车之间相隔百步!

    这三件大杀器的摆放顺序是按照各自的射程来安置的。

    踏足巨弩射程最短。

    只有六百步。

    因此被放在了最前排。

    霹雳车次之。

    射程可达八百步。

    所以被安排在了中间。

    三弓床弩可以轰塌一千步开外的石屋。

    有效射程更是达到了恐怖的一千五百步开外。

    自然是排列在最后的了。

    一看到这三种大杀器亮了相。

    张鲁的心立刻就慌了!

    他对这大三样实在是怕怕的了。

    当初就是这三样硬是把汉中军营寨给夷为了平地的!

    不同的是那个时候张鲁的身边还有阎圃从旁协助。

    现在阎圃被杨家将生擒。

    其余的文武将官死的死、亡的亡。

    张鲁身边连个得力的助手都没有了。

    想要抵挡这三件大杀器就更是难上加难了!

    “快快快!都躲到盾牌……不,躲到城墙后面去!”

    张鲁一边大声呼喊着。

    一边率先躲到了城墙的后面。

    他算是想明白了。

    在三大杀器的轰击下盾牌并不保险。

    还是厚实的城墙稳妥些。

    只要城墙不被轰塌。

    只要杨家将不顺着云梯杀上城来。

    他就绝不露头!

    城墙下。

    杨家将的进攻开始了。

    第一轮的踏足巨弩率先发难。

    本着调整射程、校对精准度的原则。

    第一轮的试射只发射了一百根标枪巨弩。

    可就算是这样。

    **到城墙上的巨弩发出一阵“夺夺”之声。

    仍是让厚实的南郑城墙抖了三抖。

    第一轮试射之后过了足足半小时。

    杨家将似乎一直在进行着调整。

    并未立刻发起第二轮的攻击。

    张鲁躲在城墙后面那叫一个提心吊胆。

    心都揪揪到一块了!

    就像是后世上了年纪的老人。

    听习惯了楼上年轻人大半夜回家。

    然后直接把鞋子扔到地板上发出两声巨响。

    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只丢下了一只鞋。

    老人怕自己睡着了之后第二支鞋再丢下来。

    揪着心愣是一整夜没敢睡!

    “嘿嘿,张鲁怕是就像那个老人一样,想睡又不敢睡,正在备受煎熬呢!”

    杨家将阵中。

    杨锋笑着把老人的故事讲给了身边的人听。

    刘伯温不遗余力的向杨锋伸出一根大拇指:

    “恒公此计大秒啊!我军本就是佯攻,只要能吸引到张鲁,不让他有时间去注意仁贵将军那边,咱们就算是胜利!恒公这一招虚张声势,非但效果完美,还能剩下一大批的弩箭呢!”

    把造价昂贵的弩箭、霹雳弹用在佯攻之中。

    实在是太败家了。

    杨锋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

    就想出了虚张声势的办法。

    半个小时激发一次踏足巨弩。

    既不会浪费太多的弩箭。

    又让张鲁不敢稍有松懈。

    把他牢牢地牵制在北面的城墙上。

    给薛仁贵那创造机会。

    一连三天。

    杨锋每天都要率领杨家将来到南郑城下耀武扬威一番。

    象征性的每半小时发射几百发弩炮。

    给张鲁和他麾下的汉中军制造压力。

    渐渐地。

    汉中军也熟悉了杨家将的进攻节奏。

    从最初的紧张逐渐变的放松。

    甚至还有心情躲到城墙后面聊起天来。

    谁知道在第四天的清晨。

    汉中军保持着往常的节奏。

    自顾自的往城墙后面一躲。

    刚要准备开启聊天模式。

    忽然听到有人大喊:

    “不好了!杨家将登上城头了!”

    躲在城墙后面的汉中军一看。

    可不是嘛。

    趁着汉中军不注意的时候。

    杨家将把攻城的武器从三种大杀器换成了飞云桥。

    也就是系统图谱中记载的最先进的云梯。

    一大队杨家将顺着飞云桥神不知、鬼不觉得登上了城墙!

    进攻总是不温不火。

    很容易让张鲁的注意力转到别处去。

    适当的抽冷子给他一下疼的。

    他才会把全部心神都放在北面的城头上。

    “快!把他们赶下城去!”

    张鲁惶急的大吼着。

    亲自指挥城头上的汉中军从城墙后面跑出来。

    向着登上城墙的杨家将发起了反攻。

    登城的杨家将和汉中军激战在了一起。

    给汉中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威胁。

    导致汉中军一阵手忙脚乱。

    好在汉中军人数众多。

    像没头的苍蝇乱转了一气之后。

    终于形成了有效的抵抗。

    仗着兵力众多强行把杨家将赶下了城头。

    谁料到退下城头的杨家将用比来时还要快的速度顺着飞云桥跑了回去。

    在他们跑到一半的时候。

    三大杀器就集体发了威。

    早就准备就绪的各种弩箭、霹雳弹接二连三的飞上高空。

    在空中交织出一副纵横交错的天罗地网。

    城头上的汉中军还来不及庆祝赶跑了杨家将呢。

    就遭受了灭顶之灾!

    被当头落下的弩箭射穿了身体。

    死死地钉在地上。

    或是被巨大的霹雳弹砸成肉饼。

    落了个尸骨无存的悲惨结局。

    张鲁抱头鼠窜。

    重新跑回到了内城墙之后。

    说啥也不肯再露头了!

    爱咋咋地!

    突施冷箭获得了较大战果后。

    杨家将的攻势再次趋于平缓。

    保持着不紧不慢的节奏。

    稳稳地压制着城头上的汉中军。

    与此同时。

    南郑城的西边。

    地下十多米深的地方。

    薛仁贵身先士卒。

    奋力挥动着手中的锄镐。

    努力的和面前的泥土较着劲。

    不顾锄镐带出来的泥土扑面而来。

    大声要喝道:

    “兄弟们!再加把劲儿!明日之前一定要挖掘到南郑城中去!”

    杨锋给他的时间是十天。

    可薛仁贵知道军情紧急。

    也知道马腾绝不会像张鲁这么好对付。

    在张鲁这边多耽搁一天。

    马腾那边的变数就会多增加一份。

    所以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五天!

    明日日落之前。

    必须要掘出通往南郑城内的地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三国:守疆十年,开局签到李元霸》 第326章 正面佯攻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大明:我,朱元璋皇兄,大明卧龙 连载中图标 大明:我,朱元璋皇兄,大明卧龙
  • 三国之西凉兵王 连载中图标 三国之西凉兵王
  • 大明风流 连载中图标 大明风流
  • 我家阳台通三国 连载中图标 我家阳台通三国
  • 这位殿下藏的很深啊 连载中图标 这位殿下藏的很深啊
  • 权宠娇娘 连载中图标 权宠娇娘
  • 天运途 连载中图标 天运途
  • 罪恶神冠(书坊) 连载中图标 罪恶神冠(书坊)
  • 美食诱妃:邪帝,轻点吃 连载中图标 美食诱妃:邪帝,轻点吃
  • 大宋小县令 连载中图标 大宋小县令
  • 双面萌妃撩夫成瘾 连载中图标 双面萌妃撩夫成瘾
  • 婚约已过,腹黑总裁不放手 连载中图标 婚约已过,腹黑总裁不放手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