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大明皇长孙 > 第215章:雷厉风行的朱元璋

《大明皇长孙》 第215章:雷厉风行的朱元璋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宫中对于大孙的猜测,朱元璋很清楚。

     现在通过诸多皇室成员们的嘴,现在大孙在宫里的情况,已经算是个公开的秘密了。

     但是很多大臣,对于朱英并不了解。

     朱元璋掌控的皇宫,能让臣子们操心?

     管好自己的卿卿性命吧,皇宫的事情,少打听。

     作为日常留遗书上朝的臣子们,对于一些皇室秘闻,那叫一个避之不及,生怕不小心就扯进去了。

     哪里还敢去打听呢。

     现在能够待在华盖殿里跟朱元璋一起探讨国事的,无疑都是目前整个大明的文臣扛把子。

     他们讨论的事情,直接涉及到了整个大明全体上下。

     可能不过一件事,便影响到数万人甚至数十万人的民生。

     门外,朱英得到刘和的传告后,便就跟着进去。

     其实早在之前,老爷子就跟他说过,这皇宫不管是什么地方,他都可以自由出入。

     哪怕是在开早朝的时候,也是没有任何问题。

     在来到这里,蒋瓛见着后,也没拦着。

     是朱英自己提出,让太监进去通禀。

     在朱英看来,这是礼貌,亦是规矩。

     老爷子对他的宠溺,并不是他骄纵的资本。

     华盖殿里,在朱英进门前,刘和大声禀告道:“陛下,长孙殿下来了。”

     “好大孙,快快过来咱这里。”朱元璋看到朱英,笑呵呵的说到底。

     此言一出,本来交头接耳议论纷纷的大臣们,一下子就安静了下来。

     大部分的大臣们,眼中是非常惊奇,猜测的目光。

     毕竟这些大臣每天在皇宫的时间比较多,一些大臣有时候还会去皇宫学府教学。

     能够干上尚书的,在文学造诣方面,无一不是泰山北斗般的大佬,教书对他们来说很是轻松,甚至本身都是有不少弟子的。

     而且这些大臣,可是时常和太子殿下见面的。

     朱英的长相,几乎在看到的同一时刻,大臣都惊呆了。

     要说这位年轻的长孙殿下和太子殿下没有关系,狗都不信。

     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是完全相同。

     这气质,这长相,简直绝了。

     若不是过于年轻的外貌,长孙和太子的称呼,陛下要是说太子复活了,他们都认为是真的。

     这般带来的冲击,真担心一些年纪大的,会给冲击出心梗来。

     不过能够干到大明顶尖文臣的,还是在洪武年间,最次都是老狐狸级别了。

     明哲保身这块,熟练度都是拉满的。

     没拉满的,基本上都入土了。

     唯一眼中有些奇异,且并不震撼的,便就是兵部尚书茹瑺了。

     茹瑺眼中透露出感慨。

     早在朱英说服他,支持去征伐倭国的时候,茹瑺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的到来。

     自那次见面,茹瑺从未跟别人提起过关于朱英的任何问题。

     甚至对于那一天的所有事情,都是严格的保密。

     一个失去十年,又突然出现的皇嫡长孙,其中涉及到的可能,完全不是他能够参与的。

     不仅仅是他,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敢参与。

     这一切,唯有陛下自己可以。

     “拜见长孙殿下。”

     就在诸多大臣疑惑的时候,茹瑺直接起身作揖,对着朱英拜道。

     随即其他大臣马上就反应过来。

     这个时候可不是猜谜的时候,没看到陛下都已经喊大孙了嘛。

     管他是谁呢,先拜了再说,准不会错的。

     “拜见长孙殿下。”

     诸多大臣起身,共同对朱英参拜。

     龙椅上的朱元璋轻轻抚须,笑眯眯的。

     朱英面色也没有太大的变化,道:“起身吧。”

     “谢殿下。”

     诸多大臣的反应,完全可以很好的诠释,目前朱元璋的威信。

     这要是换到大明中后期。

     呵呵,

     文臣们喷出的唾沫星子,几乎能把皇帝淹没。

     保不准还有言官御史以死相逼。

     当然不是这死,就是吓唬一下皇帝而已,博个清名。

     这法子,并非明朝首创,唐宋就有很多,效果也不错。

     不过在如今的大明,可没有人敢效仿先辈,估摸着清名得不到,只会得一傻子称号。

     抛开家国大义,人呐,哪个不是贪生怕死呢。

     读书人就是真正的喜欢读书嘛,直白一点,为的就是那书中的黄金屋,颜如玉呀。

     “大孙这番过来找咱,可是有什么急事。”

     朱元璋没有搭理群臣们,甚至连介绍都没有,直接向坐在旁边的大孙问道。

     诸多大臣们,看似低着头,实则个个耳朵竖得老高,比兔子还高。

     全身心的听着陛下和殿下的交谈。

     陛下开口后,连呼吸声都屏住了,就为了更够听得清晰一些,真不怕憋死呀。

     “爷爷,孙儿刚刚批阅有关于河南关于瘟疫的奏疏,发现一个很是严重的问题。”

     “极有可能,是欧罗巴那边传来的黑死病。”

     朱英闻言,沉声说道,语气极为肃穆。

     之所以用黑死病感染过来的加以说明,实则是为了更加清晰的告诉老爷子事情的严重性。

     朱元璋闻言,微微皱眉道:“黑死病?”

     对于这個病症,朱元璋还是第一次听到,现在的欧罗巴,即大明如今对欧洲的称呼。

     但由于地域相差过于遥远,所以朱元璋也只能是能知道欧罗巴这个地方,具体的就没什么影响了。

     朱英解释道:“黑死病是欧罗巴那边的称呼,在我们这边称做鼠疫。爷爷或许不知道鼠疫在欧罗巴造成了多么大的影响。”

     “根据孙儿得到的消息,整个欧罗巴目前,完全可以用十室九空来形容,大致的死亡人数,已经接近足足三千万人。”

     “什么!三千万人!大孙可是没说错?”

     朱元璋惊呼一声,直接站了起来,不敢置信的问道。

     三千万,相当于整个的大明过半的人口了。

     这远比什么王朝更替,都要来得更加恐怖一些。

     此时的华盖殿里,更是想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甚至几个年迈的大臣,身子都已经开始在颤抖了。

     他们听到这话的第一反应,本能就是不相信。

     这个数字,简直太过于夸张了。

     就神州历史上,都没有这般夸张的数字。

     欧罗巴那边的情况,虽然诸多大臣并不是很清楚,但三千万未免过于恐怖了一些。

     不过对于这个陌生的长孙殿下。

     诸多大臣心中不信,但理智告诉他们,可能是真的。

     这是朱元璋的威仪。

     就像之前毫不犹豫的参拜一般,并非是因为朱英的长相,完全是受到朱元璋的影响。

     或许有些大臣在写奏章的时候,会浑水摸鱼。

     不过都是把大事往小的方面写,敢整这般大的,看似有些假,其实倒还更为可信一点。

     “孙儿的话,咱自然是相信的,不过这未免过于骇人了一些,欧罗巴这般远,孙儿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莫不是被人诓骗了。”

     朱元璋问道,大孙当然不会骗自己,但就怕大孙遭小人给危言耸听了。

     朱英摇摇头,说道:“欧罗巴地处遥远,大明这边关心的不多,孙儿之所以知晓,完全是因为跟欧罗巴那边过来的商人接触过。”

     “且这般大的事,在欧罗巴那边早就不不是什么秘密,几乎尽数都是知晓。”

     “不过由于称呼的问题,咱们大明并没有将鼠疫和欧罗巴的黑死病对应上,孙儿也是了解过黑死病的症状,才知道和鼠疫完全相同。”

     听到大孙的解释,朱元璋心中还是有些疑惑,问道;“欧罗巴距离咱大明,路途遥远,来一趟估摸着至少也是数年吧。”

     朱英明白老爷子的言下之意,回道:“欧罗巴的黑死病,并非是近端时间才发生的,实则欧罗巴黑死病发生的时间,距今大概四十五年,便是至正八年。”

     “黑死病在欧罗巴,前后总共持续了六年,到了至正十三年的时候,才算是接近尾声。”

     朱元璋轻轻点头。

     这般算下来,时间上确实没有问题。

     至正十三年的时候,朱元璋正回乡募兵,招募了七百多人,回到濠州,被郭子兴提升做了镇抚。

     那个时候,神州大地一片混乱,自然不可能去关心欧罗巴那边的情况。

     等到大明立国的时候,欧罗巴的瘟疫也过去了十几年,就算是有些消息,也没人在乎了。

     所以大孙的话,可信度很高。

     “陛下,臣有上奏。”

     就在朱元璋心中思索的时候,下面的户部尚书赵勉,起身作揖说道。

     “说吧,赵尚书可是有什么看法。”朱元璋问道。

     赵勉先是对着朱英再作揖一番后,这才说道:“臣惶恐,不过臣对于长孙殿下所言的欧罗巴之事,确实听人聊起过。”

     “哦,详细给咱说说。”朱元璋微微有些惊讶。

     赵勉回道:“回禀陛下,臣倒是没有太多补充的,只是给长孙殿下佐证,臣在接待外来使臣,朝贡的时候,在闲聊之中,确实是有这番事情。”

     “臣还记得,当时那番外使臣聊起此等瘟疫后怕的神情,只不过没有详细说清楚,受到瘟疫死亡的具体人数,但当时的番外使臣,用咱们大明的话来应影响,为尸横遍野。”

     六部的很多官员,尤其像是尚书级别的存在,都是轮职的。

     一般干个三年,就会换个岗位发光发热。

     早些年,赵勉就在礼部干过一段时间,正是负责接待朝贡旳时辰。

     也是由于当时朝贡贸易中,赵勉的出色表现,所以现在才能干到户部尚书这个职位。

     履历在如今的大明,可是相当的重要。

     户部的主体,就是大明的财政,所以赵勉才能当上户部的尚书。

     赵勉这么一个尚书出来佐证一番后,显然朱英的话,更加的深入人心了。

     几个尚书,包括殿阁大学们都是很相熟的,知道赵勉肯定不会乱讲,尤其是为一个才出现的长孙殿下佐证。

     三千万人的压迫,一下子就给了过来。

     诸多大臣,包括朱元璋的呼吸,都变得有些急促了。

     显然目前在河南发生的鼠疫,极其有可能影响到整个大明。

     别说死亡三千人,便是千万人,数百万人,对于刚刚建国不过二十五年的大明来说,都是一次沉重到不能再沉重的打击。

     影响到大明的根基,都算是小事情了,一个不好,说不准就是改朝换代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对朱英问道:“现在河南那边瘟疫的情况如何了。”

     之所以直接问大孙,显然是大孙发现了情况,其他大臣肯定没有关注此事。

     朱英回道:“目前的影响尚且在承受之中,孙儿便是怕鼠疫的范围扩大,发生欧罗巴那般的情况。”

     “孙儿来前统算过,受到鼠疫影响的城池,大概有三十座,其中涉及到的百姓,应当有十数万人。”

     “鼠疫极强,没有什么良药可治,患此病者,两三日内就已身亡,孙儿建议,应当立即下令,将患鼠疫的城池,尽数隔绝起来,派遣大夫进入救治。”

     朱元璋毫不犹豫,直接下谕旨道:“刘和,八百里加急,河南布政司内,所有患上鼠疫的城池,严令不得四处行走,设下关卡,无论是谁,只进不出。”

     “臣遵旨。”

     刘和不敢怠慢,马上起草谕旨。

     “茹瑺。”

     “臣在。”

     “立即调军二十万,将所有患上鼠疫的城池外围的关卡,严密封锁起来,但凡有敢于冲关者,杀无赦!”

     “臣遵旨。”

     “赵勉。”

     “臣在。”

     “立即传旨下去,河南周边已经开始收割的粮食,向河南瘟疫地区开始转运。切记,但凡运粮人员,不得入城,入城者,不得归!”

     “臣遵旨。”

     朱元璋一口气,连着三道谕旨下去。

     先是昭告河南瘟疫地区的城池,然后大军封锁,紧接着就是粮食供给。

     从朱英进门到现在,一炷香的时间都没有,雷厉风行的朱元璋,从不信就下达对应手段的转变,极为迅速。

     驿站都已经是八百里加急。

     太子朱标薨逝,都只是六百里加急。

     八百里加急,那是真正会跑死几匹骏马才能够达到的速度。

     “大孙,可是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尽管说。”

     朱元璋下达谕旨后,转头对朱英问道。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大明皇长孙》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大明皇长孙》 第215章:雷厉风行的朱元璋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开局就献六良策给朱元璋 连载中图标 开局就献六良策给朱元璋
  • 这个三国很核理 连载中图标 这个三国很核理
  • 大胆!父皇为何造反! 连载中图标 大胆!父皇为何造反!
  • 大英公务员 连载中图标 大英公务员
  • 特种兵:从战狼开始崛起 连载中图标 特种兵:从战狼开始崛起
  • 终宋 连载中图标 终宋
  • 天命半道 连载中图标 天命半道
  • 邪王宠上瘾:爱妃,太逆天 连载中图标 邪王宠上瘾:爱妃,太逆天
  • 欧皇的动漫之旅 连载中图标 欧皇的动漫之旅
  • 魔幻戒轮 连载中图标 魔幻戒轮
  • 神鬼传说之我是传奇 连载中图标 神鬼传说之我是传奇
  • 枭皇的逃妻 连载中图标 枭皇的逃妻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