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狼国唯一一座石头搭成的宫殿,仿佛帝王权威的象征,只有处理重大事件的时候才会使用。这座宫殿有帐子的两层高,已经是白狼国内最高的建筑,殿内威仪庄严,给人压抑的感觉,连说话都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所以必须想清楚,否则谁也不敢乱说。
宫殿内有一个王座,也是用石头砌成的,王座后面,有一块石头浮雕,刻着一头表情凶猛、气势汹汹、借势欲扑的白狼。几级石阶把王座垫至高处,突出了白狼王高于一切的地位。
宫殿很冷,尤其是在这大雪天里,给原本的肃穆增加了更多的厚重,白狼国所有有话语权的人都来到了这里。
这种氛围、这种环境,任何人都不想多待一刻,心想着赶紧把要紧事说完就散了吧。百余人聚集在这里,竟然没有半点喧哗。
整个宫殿,只有高坐在王座上的白狼王能有些许自在。
“倾城的事你们都知道了。”白狼王的目光在一众人上扫过,才不紧不慢地开口说话,“如今唐周生死未卜,倾城也迟迟没有受罚,今天叫大家来,就是想听听诸位的意见。”
若在平时,朗宁和唐周会争着说第一句话,可是如今唐周不在,朗宁也迟疑了片刻,其他人更不敢说话。
朗宁低头扫视了一下众人,欲言又止。
白狼王见没人发表意见,看着朗宁说:“郎先生,你既是倾城的老师,又是群臣的首脑,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朗宁这才开口:“惩罚倾城的事,在我看来,虽是国事,更是家事,我不便发表见解。”
白狼王知道这只是铺垫,朗宁是一定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示意他说下去。
朗宁点了点头说:“白狼国虽然是个小国,可是也有国法。可如今唐周未必不能醒来,法之轻重也无法定量。依我之见,可先小事惩罚,等唐周醒来,再做处置。”
朗宁嘴里说了唐周醒来,看得出他不希望唐周有事,但他并不是祈福唐周,而是知道这对倾城来说是最好的结果,偏袒之情溢于言表。
他刚说完,人群中突然有人发话:“古人云,法不加尊。唐倾城贵为王子,不该受到责罚。”
这人的话音一落,就有数十人随声附和,劝白狼王免责倾城。
白狼王知道,这些人之所以劝他,一是看在自己的身份,二是对倾城都有好感,心下也颇为感激,又觉得好笑:自己明明是在想办法保护倾城,可是却好像要害他一样。可是他的真实想法越少人知道,倾城就越安全。
白狼王摆了摆手,台下议论纷纷的人群便安静下来。
“各位的好意,我心领了,只是倾城犯下大错,如果我不惩戒,难免落下话柄,也让他有了得过且过的心理,不见得是好事。”白狼王淡淡地说。
“那也不能惩罚倾城,比起他做了这件不太像话的事情,他还干了许多让我们都很感激的事,难道就能磨灭吗?”
众人又是一顿随声附和。
有人说:“就是将功抵过,也不该罚。”
还有人说:“还可以戴罪立功,何必要罚?”
白狼王心想一个12岁的孩子,怎么戴罪立功?他装出一副有些不耐烦的神情,问道:“我看这样好了,你们各抒己见,我也有些困扰,不如,同意惩罚的站在左边,不同意的站在右边。”
零散的人群分成两排,右边站了绝大多数。
几个站在左边的人,看到右边人多,也纷纷排了过去。有的心里嘀咕:我可真傻,怎么站这边了?
过了一会,大家站定了,几乎所有的人都站在了右边,唯独朗宁站在左边。
白狼王暗暗点头,朗宁果然不凡,是个有见识的人。
他站起身来,向所有站在右边的人行了一个礼,感激地说:“众位爱戴小儿,让我受宠若惊。这份恩情,也不知他何时才能报答。”他顿了顿道,“可是本王如果任其自由,那伤的就是白狼国的法了。国法面前,人人平等。众位的恩情,我只能带小儿心领了,却不能实受。”
众人听他如此说,纷纷表现出焦急,小声议论:“这可如何是好?”
白狼王正色道:“刑官,按白狼国法,谋害师父该当何罪?”
一个胖墩墩的小个子走出人群,正是白狼国刑官,他不假思索地说:“按法当斩。但师父未死,则死罪可免,应改为劓刑。倾城年幼,又是国之重器,罚不可损其肢体,劓刑也不可为。所以,按照国法,依臣之见,该当将其驱逐出国,独自漂泊。这已经是最重的了。”
白狼王问道:“只有他一个人?”
刑官道:“正是。”
一个12岁的孩子,从未离开过父母,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又当乱世,实在是个极凶险的事情。几乎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惩罚太重,暗自唏嘘,可白狼王却很高兴,因为他熟知国法,知道此时定会如此判罚,假如唐周真的一命呜呼,那就不是这么轻易就能解决的了。当然他也担心倾城,可内心深处也有要历练他的意思。
这时,独自站在左首的朗宁突然发话:“臣曾说过,弟子犯错,为师的也有责任,臣愿意陪同倾城一同受罚。”
朗宁似乎洞悉一切,让白狼王又是感激又是佩服。如果朗宁陪着倾城,有什么事他也不用担心,历练几年再回来,也许他会让人刮目相看。
众人还在小声议论,互相陈述着自己的观点,白狼王终于下定决心:“既然国法如此,我们就该执行。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件事也正可告诫各位,法不可违!”
白狼王的话自有一股威严,此话一出,没人敢有异议,众人对白狼王的秉公办事,都心里佩服,也对国法增加了几分敬畏。个别人也在想,既然是独自漂泊,怎么又带上朗宁了?可是谁都知道,这时候不能跳出来唱反调,那无非是给自己找麻烦,何况唐倾城一个孩子,真的一个人在外面漂泊的话,那无异于送死,虽然对唐倾城不存在敌意,可对国法的人人平等,也不见得太认同了,也只能跟着大家高声称颂:“我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