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十三

《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十三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起訖時間起太祖開寶五年正月盡是年十二月

    卷 名續資治通鑑長編卷十三

    帝 號宋太祖

    年 號開寶五年(壬申,972)

    全 文

    春正月乙未,詔罷荊襄道歲貢魚腊。

    丁酉,禁民鑄鐵為佛像、浮屠及人物之無用者,上慮愚民多毀農器以徼福,故禁之。

    己亥,詔自今沿黃、汴、清、御等河州縣,除準舊制種蓻桑棗外【一】,委長吏課民別種榆柳及土地所宜之木,仍按戶籍上下定為五等,第一等歲種五十本,第二等以下遞減十本。民欲廣種蓻者聽踰本數,有孤寡窮獨者免之。 前鄆州盧縣尉鄢陵許永詣匚□斬自言,父瓊年九十有九,長兄年八十有一,次兄年七十有九,而永年七十有五,欲求近地一官以就養。庚子,上召見瓊於便殿,問以近事,瓊歷歷能記,上悅,因厚賜之,即授永鄢城縣令【二】。

    壬寅,省諸道州縣胥吏幹力等。

    吏部尚書致仕陳國公張昭卒。戒其子曰:吾事數朝,無功德及人,勿請諡及立碑,以重吾過也。

    府州言北漢軍寇方山、雅爾兩寨,擊走之。 浚閔河。

    二月壬戌朔,以江南進奉使劉崇諒為都官員外郎。崇諒,仁贍之子也。(當考崇諒在江南為何官,以何事來,何時到。) 癸亥,詔潭州歲調紙百七十八萬餘幅特免十年。

    乙亥,以荊南荊門鎮為荊門軍。

    權知慶州史福(福,未見。)言敗戎人于華池,殺百餘人,獲牛羊六百餘口。時刺史姚內斌入朝,久留京師,故命福權知州事。(實錄稱慶州刺史史福,蓋誤也。時姚內斌實為刺史。內斌以四年入朝,久留京師,故命左衛將軍史福權知慶州,見于八月【三】。內斌尋復還本任,至七年二月始卒。史福固未嘗真拜刺史也,今改之。)

    丙子,詔開封等十七州府各置河隄判官一員,以本州通判充,如闕員,即以本州判官充。

    己卯,令僧尼各不相統攝,當受戒者,各於本寺置壇。

    庚辰,以鳳州屯銀冶為開寶監。

    初,職方郎中邊珝掌建安榷貨務,奏徙務於揚州。有富民訴廣陵尉謝圖殺其父,本部收尉囚之,官吏相繼推劾,凡三百日,獄未具,州以狀聞。命珝按鞫,盡得其實,乃富民畜私憾誣告,即反坐之。甲申,以珝知揚州,仍兼榷務。珝,華州人也。

    戊子,禁黃河私渡,民素具舟濟行人者,籍其數毀之。

    庚寅,以端明殿學士、兵部侍郎劉熙古【四】(案宋史帝紀及宰相表皆作劉熙古)守本官、參知政事。

    上既平廣南,漸欲經理江南,因鄭王從善入貢,遂留之,國主大懼。是月,始損制度【五】,下令稱教,改中書、門下為左、右內史府,尚書省為司會府,御史臺為司憲府,翰林為修文館,樞密院為光政院;從善為南楚國公,從鎰為江國公,從謙為鄂國公;宮殿悉除去鴟吻。

    閏二月辛卯朔,皇第二女封延慶公主。

    壬辰,權知貢舉扈蒙奏合格進士京兆安守亮等十一人,諸科十七人。上召對於講武殿,始下詔放榜,新制也。

    癸巳,以江南進奉使李從善為泰寧節度使,賜第京師。時國主雖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禮,而內實繕甲募兵,陰為戰守計。上使從善致書風國主入朝,國主不從,但增歲貢而已。

    南都留守、兼侍中林仁肇有威名,朝廷忌之,賂其侍者竊取仁肇畫像,縣之別室,引江南使者觀之,問何人,使者曰:林仁肇也。曰:仁肇將來降,先持此為信。又指空館曰:將以此賜仁肇。國主不知其間,鴆殺仁肇。(仁肇事,據江南野錄及十國紀年。)

    庚子,延慶公主出降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石保吉。保吉,守信之子也。 庚戌,置安化軍於密州。

    令海門造船通交州道。 初平嶺南,命太子中允周仁俊(仁俊,未見。)知瓊州【六】,以儋、崖、振、萬安四州屬焉。上謂宰相曰:遐荒炎瘴,不必別命正官,且令仁俊擇偽官,因其俗治之。辛卯【七】,仁俊列上駱崇璨等四人,上曰:各授檢校官,俾知州事,徐觀其效可也。(以四州屬瓊管,乃四年四月事。)

    戊午,禁道士寄褐及私度人為道士。

    潁州龍騎軍校仇興等醵錢飯僧,以謝南郊優賜。上聞之,謂左右曰:軍中自有常制,何為若此!

    三月庚午,詔潁州出公錢給還,仍切戒之。 辛未,占城國王波美稅遣其臣蒲訶散來貢方物。 壬申,幸教船池觀習水戰。

    乙亥,遼州言遣招收指揮使王滿領兵入北漢界,拔其一寨。

    嶺南民有逋賦者,縣吏或為代輸,或於兼并之家假貸,則皆納其妻女以為質。知容州毌守素表其事,甲申,詔所在嚴禁之。

    乙酉,殿中侍御史張穆棄市,坐通判定州犯贓錢百萬,為部曲鴻遇所告,按得實,故寘於法。賜遇錦袍、銀帶、絹三百疋。 詔:中國每租二十石,輸牛革一,準千錢。西川尚循偽制,牛驢死者,革盡輸官,蠲去之,每租二十石輸牛革一,準錢五百者。(此據食貨志在此年三月,今附見,更俟詳考。)

    罷兩京緣河諸州每歲春秋丁帳,止令夏以六月、冬以十二月申。又諸州科納,止令縣具單帳供州,不得令逐鄉造夾細帳,以致煩擾。(此亦在食貨志今年三月。)

    夏四月庚寅朔,三佛齊國王釋利烏耶遣使來貢方物。 上按嶺南圖籍,州縣多而戶口少,命知廣州潘美及轉運使王明度其地里并省以便民。甲午,初廢白州及常樂州。

    己亥,以參知政事薛居正子惟吉、呂餘慶子惟恭、樞密副使沈義倫子繼宗並為西頭供奉官。

    丙午,以水災,遣左司員外郎侯陟等四人,乘傳分視民田。 隰州團練使、兼晉隰等州沿邊都巡檢周勳,築壘北漢界上,北漢人襲破之。戊午,責勳為義州刺史。

    禁嶺南諸州略賣生口。

    五月甲子,以晉州兵馬鈐轄武守琦權知晉州事。(武守琦知晉州事,本末不詳,實錄有此,特著之,更俟詳考。守琦,見顯德四年,無邑里。)

    乙丑,遣近臣分詣京城祠廟祈晴。

    廢澄、賓、潯、巒、富、思明、康、繡、禺、順、牢、黨、羅等十三州,前後所廢縣又四十九。

    丙寅,詔廢嶺南道媚川都,選其少壯者為靜江軍,老弱者聽自便,仍禁民不得以采珠為業。

    先是,劉鋹於海門鎮募兵能采珠者二千人,號媚川都。凡采珠,必以石縋索繫於足而沒焉,深或至五百尺,溺死者甚觽。鋹所居棟宇,皆飾以玳瑁、珠、翠,窮極侈靡。及王師至,并府庫悉焚之。於是,潘美等於煨燼中得所餘玳瑁、真珠來獻,且言采珠危苦之狀,上亟命小黃門持示宰相,速降詔罷之。

    辛未,河大決澶州濮陽縣。壬申,命潁州團練使曹翰往塞之。翰辭於便殿,上謂曰:霖雨不止,又聞河決。朕信宿以來,焚香上禱于天,若天災流行,願在朕躬,勿施於民。翰頓首拜曰:昔宋景公諸侯耳,一發善言,災星為之退舍。今陛下憂及兆民,懇禱如是,固宜上感天心,此必不能為災也。

    癸酉,上又謂宰相曰:霖雨不止,朕日夜焦勞,罔知所措,得非時政有闕使之然耶?趙普對曰:陛下臨御以來,憂勤庶務,有弊必去,聞善必行,至於苦雨為災,乃是臣等失職。上曰:朕又思之,恐掖庭幽閉者觽。昨令篃籍後宮,凡三百八十餘人,因告諭願歸其家者,具以情言,得百五十餘人,悉厚賜遣之矣。普等皆稱萬歲。

    河又決大名府朝城縣,河南北諸州皆大水。

    陝州言,民范義超周顯德中以私怨殺同里常古真家十二人,古真年少脫走,得免,至是長大,擒義超訴於官,有司引赦當原。上曰:豈有殺一家十二人而可以赦論乎?命斬之。

    六月戊子朔,徙崖州於振州,遂廢振州。

    庚寅,河決陽武縣,汴水決鄭州、宋州。

    靜江留後郭廷謂自梓州受代歸,辛卯,卒。遣中使護其喪事。

    丁酉,詔沿河州縣官吏,勤恤所部民勿令轉徙,田畝致損者籍其數以聞。

    乙巳,廢壁州。

    戊申,發諸州兵士及丁夫凡五萬人塞決河,命曹翰護其役。未幾,河所決皆塞。

    是月,下詔曰:近者澶、濮等數州霖雨洊降,洪河為患,朕以屢經決溢,重困黎元,每閱前書,詳究經瀆。(案經瀆猶曰經流。宋史記改作詳究溝瀆。薛應旂續通鑑改作詳究涇瀆。並誤。)至若夏后所載,但言導河至海,隨山濬川,未嘗聞力制湍流,廣營高岸。自戰國專利【八】,堙塞故道,小以妨大,私而害公,九河之制遂隳,歷代之患弗弭。凡搢紳多士,草澤之倫,有素習河渠之書,深知疏導之策,若為經久,可免重勞,並許詣闕上書,附驛條奏。朕當親覽,用其所長,勉副詢求,即示甄獎。

    時東魯逸人田告者,著纂禹元經十二篇【九】,上聞之,召見,詢以治水之道,善其對,將授以官。告固辭父年老,求歸奉養,詔從之。

    先是,女真侵白沙寨,略官馬三匹,民百二十八口。既而遣使以馬來貢,詔止之。於是首領渤海那等三人復來貢,言已令部落送先所掠白沙寨民及馬。詔切責其前侵略之罪,而嘉其效順之意,放還貢馬使者。

    秋七月己未,右拾遺、通判夔州張恂坐贓棄市。

    丁卯,詔五嶽、四瀆及東海等廟,並以本縣令尉兼廟令、丞【一○】,掌祀事,常加案視,務在蠲潔,仍籍其廟宇祭器之數,受代日,交以相付【一一】,本州長吏,每月一謁廟檢舉焉。(新錄在六月壬辰。今從舊錄及本紀。)

    戊辰,前保大節度使袁彥卒。彥數領藩翰,然發跡戎行,不通政術【一二】,在曹南時【一三】為吏民所訟,上念勳舊,隱而不行。於是遣中使護其喪事。

    庚午,皇第三女封永慶公主。

    甲申,永慶公主出降右衛將軍、駙馬都尉魏咸信。咸信,仁浦子也。公主嘗衣貼繡鋪翠襦入宮中,上見之,謂主曰:汝當以此與我,自今勿復為此飾。主笑曰:此所用翠羽幾何?上曰:不然,主家服此,宮闈戚里必相效。京城翠羽價高,小民逐利,展轉販易,傷生寖廣,實汝之由。汝生長富貴,當念惜福,豈可造此惡業之端。主臱謝。主因侍坐,與皇后同言曰:官家作天子日久,豈不能用黃金裝肩輿,乘以出入?上笑曰:我以四海之富,宮殿悉以金銀為飾,力亦可辦,但念我為天下守財耳,豈可妄用。古稱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苟以自奉養為意【一四】,使天下之人何仰哉,當勿復言。(談苑載此事以為魏國長公主。按魏國,太宗第七女也。當太祖時,魏國未嘗封,不當云主家,恐有差誤。而此事實魏咸信言之,因附見公主出降之後,埙更考。)

    左衛將軍、駙馬都尉石保吉領愛州刺史。

    詔曰:頗聞諸州州司馬步院置獄,外置子城,司獄諸司亦輒禁繫人,甚無謂也。自今並嚴禁之,違者重議其罪,募告者賞錢十萬。 三司言倉儲月給止及明年二月【一五】,請分屯諸軍,盡率民船以資江、淮漕運。上大怒,召權判三司楚昭輔切責之曰:國無九年之蓄曰不足。爾不素為計度,今倉儲垂盡,乃請分屯兵旅,括率民船,以給饋運【一六】,是可卒致乎?且設爾安用!苟有所闕,必罪爾以謝觽。昭輔皇恐,計不知所出,乃徑詣開封府,見皇弟光義泣告,乞於上前解釋,稍□其罪,使得盡力營辦,光義許之。

    昭輔出,光義問右知客押衙永城陳從信曰:為之柰何?從信對曰:從信嘗遊楚、泗間,見糧運停阻之由,良以舟人日食,旋於所歷州縣勘給,故多凝滯【一七】。若自起發即計日併支,往復皆然,可以責其程限。又楚、泗間運米入船,至京師輦米入倉,宜各宿備運卒,皆令即時出納。如此,每運可減數十日。楚、泗至京千里,舊定八十日一運,一歲三運。今若去淹留之虛日,則歲可增一運矣。又聞三司欲籍民船,若不許,則無以責辦,若盡取用之,則冬中京師薪炭殆絕,不若募其船之堅實者令運糧,其損敗者任民載樵薪,則公私俱濟。今市中米貴,官乃定價斗錢七十,商賈聞之,以其不獲利,無敢載至京師者,雖富人儲物,亦隱匿不糶,是以米益貴,而貧民將憂其餒殍也。光義然之。明日,具以告上,上悉從其言。由是事集,昭輔亦免責焉。(陳從信傳云事在開寶三年秋。寶訓云在二年。按楚昭輔權判三司實四年五月,安得三年秋已有此事?今載於五年秋,庶免牴牾。冬十月,江、淮米十萬石至京師,即是從信之策行也。)

    先是,大理正內黃李符知歸州,轉運司制置不合理者,符即上言,上嘉之。秩滿歸闕,上以京西諸州錢幣不登,八月癸巳,命符知京西南面轉運事,書李符到處,似朕親行八字賜之,令揭於大旗,常以自隨。符前後條奏便宜,凡百餘條,其四十八事皆施行著于令。

    丙申,命同知廣州潘美、尹崇珂並兼嶺南轉運使,其原轉運使王明為副使,太子中允許九言為判官。轉運判官,自九言始也。(隆平集言開寶六年,初除徐澤為廣南運判,恐誤。)

    己亥,廣州言,行營兵馬都監朱憲領兵大破獠賊二萬餘人於容州城下。初,嶺南所在賊起,偽開府樂範、土豪周思瓊等,各聚觽負海為亂,尹崇珂領兵擊之,上遣中使李神祐督戰,數月盡平其黨。(新、舊錄並於七月癸未言邕、容州民誘蠻人為亂,本紀亦然。今并書于此。周思瓊者,尹崇珂傳云韶州賊帥,潘美傳云土豪。崇珂傳又稱偽開府樂範、指揮使袁漢瓊及鄧存忠等據五州以叛。然不詳五州為何等州也,今止從美傳,以周思瓊為土豪,增樂範一人,卻依美傳總言聚觽負海,不言某州,庶免抵牾。鄧存忠事已見范旻知邕州時,茲不重列。)

    癸卯,建保靜軍於宿州。

    密州復為防禦,廢安化軍節度。

    海門鎮監軍趙令鎔(令鎔,未見。)大破廉、白州賊。 九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庚午,復壁州。 禁西川民斂錢結社【一八】及競渡。

    樞密使李崇矩與宰相趙普厚相交結,以其女妻普子承宗,上聞之,不喜。先是,樞密使、宰相候對長春殿,同止廬中,上始令分異之。

    有鄭伸者,客崇矩門下幾十年,崇矩知其險詖無行,待之漸薄。伸怨恨,擊登聞鼓,告崇矩受太原人席羲叟黃金,私託翰林學士扈蒙與羲叟甲科,引軍器庫使范陽劉審瓊為證。上大怒,召審瓊詰問,審瓊具言其誣,上怒稍解。癸酉,崇矩罷為鎮國節度使。賜伸同進士出身,酸棗縣主簿。後伸死,其母貧餓,詣崇矩子繼昌乞□,家人競前詬逐【一九】,繼昌獨召見,與白金百兩,時稱繼昌長者。(會要云時樞密使沈義倫一人,六年義倫作相,以楚昭輔為副使,亦止一人在院。)

    戊寅,徙建寧留後楊重勳為保靜留後。(楊億說苑云:馮暉為靈武節度,有威名,羌戎畏服,子繼業襲其位。楊重勳亦世有麟州。並礏命朝廷,而綏御蕃族,為西北邊扞蔽。太祖因繼業來朝【二○】,徙鎮同州,命儒臣知靈州留務,召重勳授以近鎮,別命武臣領州事。其後,二方終煩朝廷經略,議者多以此二事為失焉。別命武臣領麟州事,實錄乃無之,當考。)

    是月,崖州牙校陸昌圖作亂,燒劫牙署。知瓊州周仁俊遣兵擊平之。(實錄於明年五月始載此事,今移入。)

    禁玄象器物、天文、圖讖、七曜歷、太一雷公、六壬遁甲等不得藏於私家,有者並送官。

    冬十月,復康州。

    戊戌,詔邊遠官歲才三周,即與除代,所司專閱其籍,勿使踰時。 初,河陽節度使洛陽張仁超,以郊祀來朝,願留都下。庚子,卒。上遽幸其第,哭之,輟視朝三日,遣中使護喪事,優詔贈中書令,非常例也。

    癸卯,詔功德使與左街道錄劉若拙,集京師道士試驗,其學業未至而不修飾者,皆斥之。若拙,蜀人,自號華鴜先生,善服氣,年九十餘不衰,步履輕疾。每水旱,必召於禁中,設壇場致禱,其法精審,上甚重之。

    己酉,詔諸州場院官、糧料使、鎮將,並以三周年為任。

    秦蜀守李冰有廟在永康軍,偽蜀初,封大安王,又封應聖靈感王。蜀平,詔長吏增飾其廟。乙卯,改封廣濟王,歲一祀。

    海門監鹽戶龐崇等叛,監軍趙令鎔擊敗之,斬首三百級。

    是月,運江、淮米十萬石至京師,皆汴、蔡兩河公私船所載也。

    十一月丁巳朔,以辰州都指揮使秦德崇(德崇,未見。)為起復雲麾將軍,權知辰州、兼五溪巡檢使。後二歲,德崇罷歸,除右千牛衛將軍。(魏泰東軒錄云:武陵、辰陽、澧陽、清湘、邵陽五州,各有蠻徭保聚,依山阻江【二一】,殆十餘萬。馬希範、周行逢時,數出寇邊,以至圍逼辰、永二州,殺掠民畜,歲歲不寧。太祖既下荊湖,思得蠻情、習險扼而勇智可任者,以鎮撫之。有辰州徭人秦再雄者,長七尺,武健多謀,在周行逢時屢以戰鬥立功,蠻黨畏服。太祖召至闕下,察其可用,面以一路事付之,起蠻酋,除辰州刺史,官其一子為殿直,賜予甚厚,仍使自辟吏屬,盡予一州租賦。再雄感激異恩,誓死報效。至州日,訓練士兵,得三千人,皆能被甲渡水,歷山緣塹,捷如猿猱。又選親校二十八人分使諸蠻,以傳朝廷懷徠之意,莫不從風而靡,各得降表以聞。太祖大喜,再召至闕,面加獎激【二二】。再雄伏地流涕,嗚咽不勝。改辰州團練使,又以其門客王元城為本州推官。再雄盡瘁邊圉,故終太祖世,無蠻患。五州延袤數千里,不增一兵,不費帑庾,而邊境安妥,由神機駕馭,用一再雄而已。按泰所錄再雄事甚美,然正史、實錄無之,又不見於他書,或此秦德崇即秦再雄也。德崇自牙校便知州,又起復,事必有異,惜正史、實錄不詳。及八年正月三十日除右千牛衛將軍,已稱前知辰州,則德崇在辰州亦不終太祖世,今悉注泰所錄,更俟考求。)

    己未,連州言供奉官李繼朗、藥繼清等領兵大破獠賊於英州城下。(繼朗、繼清,未見。宋朝要錄【二三】:庚申賜上書人鄭伸同進士出身,以為酸棗縣主簿。)

    癸亥,禁釋道私習天文、地理。

    己巳,詔:諸道舉人,自今並於本貫州府取解,不得更稱寄應。如從化外至者,先投牒開封府,奏請得旨,方許就試【二四】。其國學亦不得妄署監生,參預薦送。

    甲戌,廢春、勤二州及化仁等七縣,又廢南義州。(廢南義州,本紀、實錄並不載,但載明年復置,因追書於此。)

    庚辰,命參知政事薛居正兼提點三司淮南、湖南、嶺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呂餘慶兼提點三司荊南、劍南諸州水陸轉運使事。

    詔翰林學士李昉及宗正丞洛陽趙孚等分撰嶽瀆并歷代帝王新廟碑,遣使刻石廟中,凡五十二首。

    十二月乙未,命近臣於京城祠廟祈雪。

    己亥,畋近郊,遂幸開封尹第視疾。

    甲寅,詔:流外選人,經十考入令錄者【二五】,引對方得注擬。驅使、散官、技術人,資考雖多,亦不注擬。

    杖殺內班董延諤,坐監車營務盜芻粟【二六】,累贓數十萬,鞫之得實故也。

    翰林醫官、鴻臚寺丞劉翰為殿中省尚藥奉御。又賜道士玄祕大師馬志通議大夫階,仍各賜器幣及鞍馬,開封尹疾有瘳也。 乙卯,大雪。

    乾寧軍言北漢民二千二百四十八戶來歸。

    三司鹽鐵、戶部、度支各有勾院及開拆司,皆本部判官主之。是月,詔并鹽鐵、戶部為一,度支如故。

    是歲,大饑。

    初,上問宰相趙普曰:儒臣有武幹者何人?普以知彭州、左補闕辛仲甫對。乃徙仲甫為西川兵馬都監。於是召見,面試射,且問:能擐甲否?仲甫曰:臣在郭崇幕府,屢從征討,固嘗被介冑矣。上曰:汝見王明乎?朕已用為刺史。汝頗忠淳,若公勤不懈,不日亦當為牧伯也。仲甫頓首謝。上因謂普曰:五代方鎮殘虐,民受其禍,朕令選儒臣幹事者百餘,分治大藩,縱皆貪濁,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既而有司命仲甫檢視民田,上曰:此縣令職爾。即令吏部銓擇官代之。

    北漢主始令民輸贍軍錢,文武百官皆減俸,財用不給故也。

    注 釋

    【一】除準舊制種蓺桑棗外種字原脫,據大典卷一二三○六、宋大詔令集卷一八二及本編下文補。

    【二】鄢城縣令各本同。按宋史卷三太祖紀作鄢陵令,卷四五七陳摶傳則作郾城令。

    【三】見于八月八月原作八年,據大典卷一二三○六及上下文義改。 【四】劉熙古原作劉稽古。案引宋史卷三太祖紀及卷二一○宰輔表以為皆作劉熙古。今覈宋本、宋撮要本正作劉熙古,據改。

    【五】始損制度損原作改,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長編紀事本末卷三、編年綱目卷二改。

    【六】周仁俊原作周仁浚,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改。又本卷下文九月及本書卷一六三月並出周仁俊。

    【七】辛卯原作乙卯,據宋本、宋撮要本改。

    【八】自戰國專利專原作爭,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九一河渠志改。

    【九】著纂禹元經十二篇宋史卷九一河渠志作纂禹元經十二篇,疑著字衍。

    【一○】並以本縣令尉兼廟令丞令字原闕。按宋大詔令集卷一三七、通考卷八三郊社考、宋史卷一○二禮志均謂以本縣令兼廟令,尉兼廟丞,今據補。 【一一】交以相付交以原作以交,據閣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通考卷八三郊社考改。

    【一二】不通政術通原作邇,據閣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改。

    【一三】在曹南時為吏民所訟曹南原作南曹,大典卷一二三○六作曹南。按宋史卷二六一袁彥傳,彥為武臣,宋初曾鎮曹州。曹南蓋沿用春秋僖十九年會盟地名,即指曹州。今據大典改。

    【一四】苟以自奉養為意意原作義,據宋本、宋撮要本、閣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宋史全文卷二上改。

    【一五】倉儲月給止及明年二月及原作給,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七六陳從信傳改。

    【一六】以給饋運以給原作給以,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改。 【一七】故多凝滯故原作固,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改。

    【一八】禁西川民斂錢結社及競渡結原作給,據閣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改。

    【一九】家人競前詬逐詬原作斥,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史卷二五七李繼昌傳改。

    【二○】太祖因繼業來朝朝下原衍廷字,據大典卷一二三○六刪。

    【二一】依山阻江山原作止,據魏泰東軒筆錄(以下簡稱東軒錄)卷一改。

    【二二】面加獎激面原作而,據閣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東軒錄卷一改。

    【二三】宋朝要錄按注引宋朝要錄一段文字,當在本卷九月庚午鄭伸事下,蓋後人所羼。

    【二四】方許就試就試原作召試,據宋本、宋撮要本及宋會要選舉一四之一四改。

    【二五】經十考入令錄者原作經考餘令錄者,據閣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通考卷三五選舉考、宋史卷一五九選舉志補十字,改餘為入。

    【二六】坐監車營務盜芻粟盜原作監,據閣本及大典卷一二三○六宋史卷三太祖紀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续资治通鉴长编》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续资治通鉴长编》 卷十三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武林旧事 连载中图标 武林旧事
  • 元史 连载中图标 元史
  • 金史 连载中图标 金史
  • 训蒙骈句 连载中图标 训蒙骈句
  • 北溪字义 连载中图标 北溪字义
  • 百战奇略 连载中图标 百战奇略
  • 奶爸戏精 连载中图标 奶爸戏精
  • 写给小笨笨的信 连载中图标 写给小笨笨的信
  • 天桥的算命先生 连载中图标 天桥的算命先生
  • 我的老婆是偶像 连载中图标 我的老婆是偶像
  • 娱乐之硬汉天王 连载中图标 娱乐之硬汉天王
  • 铁剑吟千海 连载中图标 铁剑吟千海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