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黑明哪里知道他跳进的院子,是清军副帅刘金龙的家呀。这不是小羊掉进狼窝里——找死吗?如果他知道这是刘金龙家,绝对不会往这儿跑的。没想到的是,他再次遇到了那个卖菜的刘姐。
实际上,这个刘姐不姓刘,她是九山王王啸兵的胞妹王啸燕,三年前,王啸燕和丈夫一起随哥哥王啸兵起兵抗清,没曾想,首次起兵,即被龙城主帅刘金龙击败,丈夫被俘,后被刘金龙凌迟处死。王啸燕悲痛欲绝,发誓为丈夫报仇。
王啸兵多次劝阻未果,无奈,兄妹仔细地商讨一个详尽的复仇计划:王啸燕改姓刘,潜入刘府,伺机刺杀刘金龙。
临行前,王啸燕也通读了刘氏家谱,并且自认比刘金龙晚一辈,称刘金龙为叔,加上熟知刘氏情况。王啸燕得以顺利进入刘府为佣。在府内人称刘嫂,出门购物,商贩们称之为刘姐。
王啸兵要求她不要轻举妄动,以刺探情报为先,学会忍辱负重,等待时机。并且规定她不得与义军安置在龙城的秘密堂口接触,防止露出破绽,反被刘金龙所害。
后来,王啸兵能逐步壮大义军,多次取得击败刘金龙,王啸燕的情报功不可没。王啸燕的情报都是射入堂口院子内,再由堂口的人急送王啸兵,王啸燕从未与堂口的任何人见过面。所以堂口的人,根本不知道王啸燕这个人。
钦差来到龙城后,王啸兵亲自与王啸燕会面,要他暂时切断与堂口的任何联系,继续秘密潜伏下来,如有需要,会直接派人与她联系,并规定每月逢八,即初八,十八,二十八必须到老街菜场,如果需要,王啸兵会在这三天派人与她联系。
所以,龙城的义军堂口接二连三被毁,王啸燕能置身于灾难之外,得以保全自己,多亏王啸兵这一决策。
今天是初八,王啸燕就按照兄妹的约定,去了菜场,开始她没有注意到刘黑明,当她看到刘黑明手上的戒指时,心情十分激动,恨不得一步跨到刘黑明面前,她已经知道龙城的几处堂口都已被毁了,心中十分着急,哥哥为什么还不派人来和他接头啊?
当她看到了接头信物时,心都要蹦了出来,瞬间她又冷静下来,不能急,不能让其他人看出什么不对来。所以,王啸燕放慢了脚步,若无其事地,慢慢地接近刘黑明。
令她措手不及的是,刚刚开始接头,清军就进了菜场,接头的机会就这样砸了。
又令她没想到的是,接头人居然翻墙进了刘府。王啸燕是喜出望外呀。
王啸燕看到刘黑明几乎是从墙上摔下来的,跌倒地上,虽然还有知觉,想必脑袋瓜已经昏昏沉沉的了,自己动不了的。若不是刘嫂先他一步到家,肯定要被清军抓去。
王参将带领的清军不敢贸然进入院子,刚才就是他把清军一分为二,一部分堵住胡同口,一部分堵在大门口,急忙派人向钦差汇报,副帅家的院子他是不敢贸然进入的。直到得到钦差的答复,王参将才率清军进院搜查。
清军们进了院子,就在院子里到处乱翻,那个王参将来到王啸燕面前,恶狠狠地问:“刘嫂,看到有人跳进院子没有?”小贩子称她为刘姐,清军和刘金龙的家人都称她为刘嫂,所以这个也这么称呼。
刘姐若无其事地摇摇头说:“你没看到我正在杀鸡吗?刚才在菜场你不是看到啦?回来又杀鸡,能看到什么啊?你说呢,王参将?”
参将说:“明明看到他是跳进院子里的,怎么会没有了呢?难道插翅膀飞了?”
几个士兵还到院墙下查看了血迹,那地方早让那只公鸡弄得到处都是血,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这时候,副帅刘金龙进了院子,气呼呼地说:“你们也真够大胆的,竟敢冲进我的院子?不知道这是帅府?简直是无法无天。”
这个领着清军的统领,是主帅的人,他们才不尿你那壶呢?管你什么副帅不副帅的,一个劲的搜。
一边杀鸡的刘嫂,一边还不时地拿眼去瞟一下柴房,当看到几个清军进了柴房,整个心都提到嗓子眼了,万一要让他们搜出来了,自己该怎么办?不一会,清军们出来了,没搜到呀,刘嫂总算放下心来了。
等到清军们走出了院子,刘嫂才慢慢地走进了柴房,一看,刘嫂傻眼了,没人了,人呢?刘嫂把柴草扒了又扒,没人呀,人呢?
刘嫂努力回忆着,他伤的不轻呀,是一箭射中了大腿,几乎是自己背到柴房的,凭他自己是不会,也不能走啊?还有谁能帮助他,把他给转移了呢?而且,在这个大院里活动的人,虽有那么多的护院,他们可都是副帅刘金龙的亲戚或者亲信呀?他们不帮清军搜查,也就天官赐福了,根本不会帮助转移伤员的呀。其他丫鬟佣人,也不敢呀?谁把伤员给救走了?
刘嫂的头脑在快速地转动着,常来或者常驻这个大院的身影,在刘嫂的脑海里一个个闪过,没留下一个可疑的对象,难道这个伤员真的会自己飞了不成?就像那个统领所说?
刘嫂又在柴房仔仔细细地搜寻了一番,还是没有发现一点蛛丝马迹,刘嫂也是干着急呀,她也不能到别的房间去寻找。刘嫂叹了口气,她想,这次接头一定非常重要,要不然九山王也不会不会把戒指交给这个年轻人,可眼下怎么办呢?
刘嫂没了主意,她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
刘嫂不知道,就在她杀鸡的时候,院子里进来了一个人,她听到了听到清军们的叫喊声,她也看到了刘嫂有些慌张地从柴房跑出来,又开始杀鸡。她听到那个统领说,义军的探子就是翻进了刘家大院。
她环视了一下四周,这个院子里是没地方藏人的,看到刘嫂从柴房慌慌张张走出了柴房,难道刘嫂把人藏到柴房了?于是她走进了柴房,果然,发现了异常,一个人藏在草里,,身上是盖上了一些柴草,这也瞒不了清军的眼睛呀?没办法,她只好带走了伤员。
这一切,刘嫂完全不知情,所以她吓坏了。又不敢声张,只能悄悄地寻找。
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是副帅刘金龙的女儿刘莉,也是个同情义军的侠士,在刘嫂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发现了刘黑明,并救走了救了刘黑明。
柴房不保险,什么地方才能安全一些?刘莉想到了自己的房间。至少应该比柴房保险,于是刘莉几乎连拖带拽地把刘黑明背到自己的房间。放下刘黑明,刘莉看到他已经有些虚脱了,伤口还在往外渗血,她没有迟疑,赶紧为刘黑明进行了简单包扎,她是个侠士,做这事自然得手应心。做完这一切,她听到清军们已经进了院子了,刘莉赶紧把刘黑明推到自己的床上。
要知道,一个瘦弱的把一个受伤的男人弄进屋里是费了很大力气的。刘莉气喘吁吁,本想坐下来歇歇,清军的脚步声已经越来越近,容不得她迟疑,赶紧把刘黑明放到自己的床上,关了门,自己也和衣躺了下来。放下了帐幔。
她知道,只有这样做才最保险,大大不会怀疑,鬼子也不会怀疑,她的床上还有另外一个人,做完这一切,刘莉又在问自己,他是什么人?我为什么要救他?
果然不出刘莉所料,副帅刘金龙领着清军士兵也进了她的房间,对搜查的清军说:“这是我女儿的房间,你们也可以搜一下。”
进了屋,刘金龙还问刘莉:“莉莉,睡了吗?”
刘莉说:“干什么呀,觉都不让人睡,困死了。”
刘金龙说:“有个义军的探子进了咱家的院子,王统领要搜一下。”
清军们看了一眼,也就出去了,还嘀咕说:“这屋里不会有伤员的。”
刘金龙走到门口,又转身说:“莉子,把门关上睡吧,探子是不是还在咱家的院子里,还不清楚,你要小心点。注意安全。”
这些事,刘嫂是完全蒙在鼓里。
再说了,刘莉就是想告诉刘嫂,也没有时间呀。一个清军副帅的女儿却救了对手义军的探子,这是似乎有些不合常理,这也是刘金龙万万没想到的事。毕竟刘莉是汉人,她也有一颗反满的心,对于清兵的种种恶行,她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这个家里,虽然一方面受到刘金龙的控制,另一方面,也或多或少受到了刘嫂的影响,刘嫂虽没有宣传义军,以及反清复明的主张,但在平常的言行里,多少会透露一些怎样做个具有正义感的人,这些正面信息,也正面地影响了刘莉,使她渐渐地感觉到为满人人做事是一种耻辱,也有一种保护义军的冲动。
所以,刘莉在关键时刻救了刘黑明。
此时的刘嫂似乎也想到了刘莉,但又不敢肯定。在她回来时,她看到刘莉的房门是锁上的。清军进来搜的时候,刘莉的房门已经没有锁了,这么说是不是的刘莉救了伤员?不是她,还会是谁呢?刘嫂的心里乱糟糟的,理不出头绪来。刘嫂在不停埋怨自己,刘嫂啊刘嫂,你是怎么搞的,你怎么能不在意柴房的动静呢,你是不是太大意了?
刘嫂在柴房门口,目测了一下,从柴房到刘莉的房门口,少说也有十五步远,刘莉,应该是背扶着探子,走完这个距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分把钟还是需要的。为什么自己没有发现呢?刘嫂有点儿恨自己,怎么这么不小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