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古墓蛮腰·千年洞天 > 第二百六十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47

《古墓蛮腰·千年洞天》 第二百六十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47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孟赢溪暗暗祷告:“附近的地下有动静却没有发生更多的异样,如果真有机关什么的,应该是开了,希望我这么做能消除它所带来的危险。”

    跪毕,玄奘起身瞑目,暗自诵经了片刻,然后睁眼道:“开挖。”

    伴随着噼噼啪啪的乱响,无人不心情忐忑。孟赢溪不清楚自己是否解除了机关,她的精神高度集中,随时准备着应付可能发生的未知状况旆。

    四周一片风平浪静,没有发生传说中的地动山摇,顶上那只鹦鹉也没有张开翅膀发出非常凄厉恐怖的叫声。总之,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状况,玄奘法师的话似乎感动了质子的在天之灵。

    挖到地底下七八尺的时候,众僧一阵惊呼,他们发现了一个大铜器,抬出来一看,更是爆出一阵欲掀翻屋顶的叫声——大铜器里面装有数百斤黄金和数十颗明珠窠!

    质子的传说是真的!

    此时,洛阳寺的众僧无不对玄奘佩服得五体投地。孟赢溪宽慰地笑了,连面布也遮盖不住她的动容。

    悟智、悟净、悟能、悟真齐齐火鸡了,悟智喃喃道:“师父乃是真佛呀!我们算是跟对了人,我王慧眼。”

    随后,玄奘在其在洛阳寺的功德被沸沸扬扬地传遍了迦毕试国各寺,各种盛情邀请纷纷踏来,他就是想走也走不了,只好在迦毕试国多逗留了数日。

    除开启宝的功德,唐僧与当地的诸位高僧频频交流佛法,他自己斩获了不少的知识,与此同时其卓绝的见识与精湛的修为博得了迦毕试国上下的一致敬重。至于玄奘法师的五名弟子,他们乐得于悠闲地辗转阅览了该国的风土人情,快哉!

    终是要走了,迦毕试国王城修建在群山腹地,是一处易守难攻的险要,进出都十分困难,所以唐僧一行离开的时候还要再次穿越被冰雪所覆盖的黑岭。

    不过,有了翻越凌山和兴都库什山的经验,加上自告奋勇带路到边界的两名洛阳寺僧人,再加上准备充分,唐僧一行在穿越黑岭时并没有遇到太多的危险。

    此后,师徒六人向东行走六百多里,终于进入了那揭罗曷国(今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境内。

    那揭罗曷国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国家,这里有一座很有名的城市叫醯(xi)罗城,又叫佛顶骨城,是一处著名于僧侣们的佛教圣地。这座城市之所以被称为佛顶骨城,是因为城中保存着很多佛陀的遗物,尤其是那块珍贵的如来佛顶骨。

    舍利子在梵文中叫做驮都,也叫设利罗,译成中文叫灵骨、身骨、遗身,是一个人往生,经过火葬后所留下的结晶体。舍利子与普通骸骨不同,有圆形、椭圆形、莲花形,甚至成佛形或菩萨状,其颜色有白、黑、绿、红等,白色属于骨骼,黑色属于头发,红色属于肌肉,也有其它颜色的舍利子。

    在众多舍利子中,当数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最为珍贵,相传,释迦牟尼涅盘后,他的弟子在火化其遗体时从灰烬中得到了一块头顶骨、两块骨、四颗牙齿、一节中指指骨舍利和84000颗珠状真身舍利子。这些遗留物被众信徒争相供奉,而佛顶骨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圣物。

    唐僧熟知这里的故事,舍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很好奇,这块象征着一座城市历史与传奇的佛顶骨究竟是怎样的呢?

    “什么?!师父您是说如来佛主的顶骨就在这里!”众弟子听了师父的介绍后惊道,“这,这必须要瞻仰一下。”

    “当然不可错过!”唐僧凝神道,“不论如何困难都要见到这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否则为师绝不离开这醯罗城。”

    这块珍贵的如来佛顶骨被供奉在城中一处楼阁第二层的七宝小塔里,佛顶骨呈黄白色,周长一尺二寸,发孔七窍分明,而且是用一只镶嵌有宝石的盒子来盛放。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安全,这块佛顶骨还有着一套完备的管理制度。

    那揭罗曷国王十分看重这块佛顶骨,为了避免它被掠夺抢走,就从国中找了八个有声望的豪族名人来共同看护,发给每人手一套印章和钥匙。每天早上,要八个人全部亲自到场,在国王的监督下验证印章和钥匙,然后才能共同开启宝盒,取出佛顶骨来给大家瞻仰。

    供人膜拜只是佛顶骨的一个作用,在当地的风俗中,人们还能通过一套仪式向佛顶骨拜求吉凶祸福,即取印。

    取印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如果想知道你的祸福吉凶,就把香磨成粉末,拿帛练把粉末裹成团,轻轻地放在佛顶骨上面,然后佛顶骨就会在香粉上留下不同的印记,根据不同的印记来判断你的祸福吉凶,这就叫取印。

    唐僧原先预设的种种困难实则是多余了,那揭罗曷国王热情地接待了这几位来自遥远东方的客人,并主动邀请他们见证佛祖释迦牟尼的舍利子,以宣示那揭罗曷国在佛教中不可或缺的尊贵地位。

    师徒六人大喜过望,激动不已,就连不信佛教的“妖精”也心潮澎湃,以至于被潜移默化地生出了崇敬之情。

    作为一名虔诚的佛家弟子,佛顶骨在玄奘眼中也是无比神圣灵验的圣物,他当然不会放过在此取印的机会,依样照做之后,居然取得了一个菩提树的印记!

    菩提树在佛教中象征着吉祥和功德圆满,这个印记无疑是在昭示玄奘的取经之旅将会取得一个十分完满的结果,他大喜万分。

    陪同玄奘前来的两个那揭罗曷国皇寺住持也跟着各自取印,结果年长者取得佛像,年轻者取得莲花像,都是十分吉利的象征。

    负责看护佛顶骨的婆罗门看到玄奘三人居然一连取到三个大吉印记,纷纷弹指散花表示祝贺,说这三个印记都非常罕见,尤其感叹玄奘的佛缘之深,堪称首见。

    这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孟赢溪与众师弟们当然也依葫芦画瓢,纷纷上前试着取了印记。

    悟真斜眼一瞟,怪声叫道:“玄月!大师兄,你的印记好奇怪呀。”

    “什么,我来看看。”其他师弟迅速凑过来,“哟……还真是像月牙!不知道这预示着什么?”

    这个玄月印记来得突兀,孟赢溪也傻眼了,心道:“月为阴,这不是冥冥中暗指我是女子么,好准!难道佛主的顶骨具有非凡的法力不成……难道这世上真有佛主?”

    由于孟赢溪自认这个印记道出了她的身份,于是在外人面前万万不敢开口了,即便别人不这么想,其女子之音也会将他人的猜测引至这方面。

    悟空的局促不安很明显,其实玄奘也不得安宁,若是他人获知其带了一名女弟子,那这随后接踵而至的就是灭顶之灾,于是他赶紧过来打岔解围,“悟真、悟智、悟净、悟能,让为师来看看你们的印记……”

    孟赢溪心有灵犀,她与玄奘的目光才那么闪速一碰就迅速避让至旁边。

    四兄弟一边伸手一边自己好奇地先行对望,“哎哟,我们哥几个的印记咋回事?这般雷同。”

    “怎么全是横竖相连?好特别的印记。”玄奘看着面前的四个帛练蹙眉道,“你们四人的印记极其相似,然而其摆位又各不相同,好似符号,却又看不出是什么。”

    悟空忍不住扫眼一观,吃惊不已,她心下摆话:“几人都是横折形状,像极了偏旁部首,相似中又方位各异,好比箭指四方。这佛主的顶骨好灵验,仿佛知道他们是来自同一门派,同一地方的好兄弟。奇了,真奇了!”

    负责看护佛顶骨的婆罗门为显示自己的博学,主动过来帮他们四人鉴别,可他逐一细细辨看过之后也不得其解,只好囫囵道:“佛主的指示千差万别,某些印记深奥无比,非常难定其意,只有缘分到了才能豁然开朗。”

    “啊……怎么会无解?”悟真、悟智、悟净、悟能听完师父的转述后大为失望,“

    见专司解释印记的僧人也困惑,玄奘想必这四名高昌弟子于日后的预兆在眼下是获解无望了,于是他僧手微叹:“是啊……佛法无边,佛缘无尽,当下虽不能解疑,日后或许却能轻松而知。”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古墓蛮腰·千年洞天》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古墓蛮腰·千年洞天》 第二百六十章 逆血唐朝——《西域记》47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医见如顾,椒妻虎视眈眈 连载中图标 医见如顾,椒妻虎视眈眈
  • 谁说我不懂爱 连载中图标 谁说我不懂爱
  • 重生之影坛天后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影坛天后
  • 穿在清宫继续宅 连载中图标 穿在清宫继续宅
  • 我有四个巨星前任 连载中图标 我有四个巨星前任
  • 万千宠爱 连载中图标 万千宠爱
  • 世雨龙瞳 连载中图标 世雨龙瞳
  • 重生之女神不方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女神不方
  • [综]超级英雄饲养日常 连载中图标 [综]超级英雄饲养日常
  • 时空螺旋 连载中图标 时空螺旋
  • 穿越莽荒纪 连载中图标 穿越莽荒纪
  • 百鬼全书 连载中图标 百鬼全书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