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槿宁到通知地点的时候,郁静瑶还没有到,她看了看周围,这次的展览,规格不低啊!
    她搓了搓手,就站在门口。
    郁静瑶那边恐怕不会是一个人。
    慢一点也正常。
    她看向四周,看来已经有一批人先到了。
    顾槿宁到了之后不久,郁静瑶也到了,同行的除了助理和翻译这些工作人员之外,还有几张陌生的面孔。
    看起来就是那几位外国的歌唱家了。
    郁静瑶看她早到了,有些意外,微笑着向她点了点头,走到她身边。
    看到她在冬天还穿了公务套裙,只在脖子上围着一条围巾。
    这是身边的随行人员的基本装束。
    原本没有什么不对,但郁静瑶看着她那个样子显然还是皱起了眉头。
    太少了,现在是冬天,正是各种关节容易受寒的时候。
    倘若要是十年前,她那么穿,不会有任何不对,但是现在绝对不行。
    太冷了!
    郁静瑶穿着长裙,在长裙的外面套着保暖的大衣,和顾槿宁比起来,两者之间简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还好举行展览的地方会有暖气。
    因为天气寒冷,众人没有在门口久留,而是走进了室内。
    跟随在郁静瑶身边的翻译一看见她,就知道今天恐怕没有自己什么事了。
    顾槿宁随郁静瑶进入室内之后就规规矩矩的站在一边,不过,是用余光扫视四周。
    正在这时,郁静瑶伸手轻轻的拉了她一把。
    她马上回过神来。
    看来这次,除了交流之外,应该还要落实其他的事情。
    郁静瑶这一次只是陪同参访,不过她自己的外语水平毕竟有限,不能和那些国外的歌唱家直接交流。
    所以才会和一些翻译一起来。
    这一次展示的主题是民歌和民乐,当然,还有一些民族乐器,郁静瑶正在翻译的协助下和那些艺术家交流。
    顾槿宁则是发现了一点别的东西。
    郁静瑶暂时说完之后,一回头看到顾槿宁正在看什么。
    于是问道:“宁儿,看什么呢?”
    顾槿宁笑了一下,说道:“我看到了一件很古老的乐器,整个风格有点像之前中央民族乐团从敦煌壁画上复原的那种,但是具体的我没有见过,不知道那是什么。”
    郁静瑶闻言,有些惊讶:“看来他们的复原计划还没有停止。我以为他们已经搁置了。”
    顾槿宁微微摇头,说道:“那倒没有,他们现在仍然在进行这种乐器的复原,大有要把壁画上的所有乐器和记载都复原出来的架势。”
    “是吗?那也不错啊,不过这样倒是要花费很多时间。”郁静瑶点了点头,显然她并不反对这样的计划。
    把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复原出来,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正在这时,有人向郁静瑶提问,郁静瑶在听完他的问题之后,想了想之后,先用华夏语回答了他的的问题,但是,就在翻译耀进行翻译的时候,郁静瑶却做了个手势,让翻译暂缓。
    她则是看向顾槿宁,问道“刚才那个问题你是有研究的,是不是有什么地方需要补充?”
    顾槿宁有些意外。
    她没想到在这样的场合,郁静瑶还要这样征求她的意见。
    不过,她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状态,想了想又说了一些补充意见。
    翻译显然是没有料到顾槿宁会补充意见。
    但还是很尽责的把顾槿宁补充的意见连同郁静瑶说的话,都完整的专属给了一边的外国友人。
    但是没想到,因为顾槿宁补充的观点有些复杂,来参观的外国艺术家根本没听懂。
    倒不是没听懂翻译转述的话,而是这个观点比较复杂,他们需要更详细的解释。
    于是顾槿宁先用华夏语解释了一遍,确保在自己身边的华夏方面的人士能够听得懂,然后,用那几个外国艺术家都听得懂的语言直接进行解释。
    她解释完了之后,那几个人明显是懂了。
    不过,郁静瑶看了翻译一眼,笑了。
    翻译也笑,说道:“我就知道顾长官在就没我什么事了,毕竟人家可是当年的前任首席高翻,我还得叫一声前辈的!”
    顾槿宁摆了摆手,她只想安安静静的看展览,这一次的活动有电视台跟踪拍摄,她并不想要成为焦点。
    国外的艺术家都是美声唱法。
    因为美声唱法原本就是从国外流传来的。
    不像民族唱法是脱胎于华夏的传统戏剧。
    而美声唱法之中有一种大的作品就是咏叹调。
    咏叹调,一般出现在歌剧当中。
    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是因为咏叹调有它完整的体系。
    而这种完整的体系,可以让作曲家有很大的用武之地,甚至可以给演员很多的表现的空间,来展示相当高难度的演唱技巧。
    所以
    每一部优秀的歌剧女主角的唱段都会成为经典,就是这个原因。
    当然,今天来的这些也都是唱咏叹调得大家,而且西方人的发音构造,因为气候和条件的不同,确实会和东方人有一些差别。
    除了顾槿宁之外一起陪同参观的的还有好几位华夏民族唱法的歌唱家。
    一眼望去全是熟人。
    大家对于理论和实践都非常的清楚。
    有一些歌唱家也经常,到国外去演出,这还都是有一定的外语底子。
    只不过这次来的几位歌唱家所属的国家所使用的语种,都不是他们平常会的那一种,那么就尴尬了。
    不过大家还是在翻译的协助下交流得非常愉快。
    有不同的意见,也都直接说出来,开诚布公讲的非常好。
    为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还是有区别。
    民族唱法的歌剧的咏叹调,和美声唱法歌剧的咏叹调也有一定的区别。
    大家也在交流,东西方咏叹调不同的特点。
    当然,这次展览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华夏传统的民族乐器,以及民族古曲。
    反正折腾了整整一下午,到最后那些歌唱家走的时候,还每个人挑选了一样华夏的传统民族乐器。
    说是要带回去,不知道是去收藏还是去研究了。
    这次的行程结束的时候,走到室外,天还并没有黑,可是气温又再一次的降低了。
    郁静瑶从随行的工作人员手上拿过自己的外套,直接披在了顾槿宁的身上。
    顾槿宁原本并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才发现郁静瑶披了一件外套给她。
    “穿得那么冷就出来,这就是在办公室直接出发不回家的好处吗?”郁静瑶见她回过头来,轻声问道。
    “额其实也没有特别的冷,在北方这么多年我都习惯了。”
    顾槿宁略微有些尴尬,还有那么多人呢!
    “冷了还不承认,你就算不冷也得裹严实一点,明明有关节炎,还敢这样出来!”郁静瑶对他这样的解释显然毫不买账。
    站在一边的翻译应该是听到了她们说,话但是,还是努力让自己变得面无表情的样子,只不过偶尔一抖一抖的眉毛,还是出卖了她在偷偷笑的事实。
    从展览中心出来,和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士一一告别,郁静瑶拉着她的手,上了自己来时的那辆车。
    郁静瑶并没有觉得此时两人的身份已经发生变化,再这样拉着她的手有何不妥,她仍然是拉着她的手,走上了车。
    就好像当年,和顾槿宁母亲同龄的郁静瑶,拉着比自己女儿小一岁的学生,在艺术团的办公室,练功房,进进出出,拉着她在各个晚会的后台,进进出出。
    弹指一挥间,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
    老师逐渐变老,逐渐退居幕后。
    她在各种各样的历练和各种各样的舞台当中慢慢的成长。
    也迎来了自己人生一个又一个的转折。
    15年的时间如齐蕾所说,真的能改变很多东西。
    郁静瑶把顾槿宁带回了自己的家。
    不是个令人感到陌生的地方。
    早年她经常会来,现在每到特殊的日子,她也会来。
    北方的冬天室内都开着暖气。
    在那个地方暖得让人想打瞌睡,是一种很舒服的氛围。
    她们一起到那里的时候,郁静瑶的女儿也正好在家。
    她比顾槿宁大一岁,如今也已嫁为人妇,做了母亲。
    不过她还是会随时回到父母这里。
    “宁儿?妹,你可是很久都没来啦,想死我了!妈,您从哪儿把她给拉来的?”郁静瑶的女儿凌芷汧一见顾槿宁,也很兴奋。
    她们俩的关系好的就跟亲姐妹一样,这可真的不是开玩笑。
    她们也认识了,有十多年。
    甚至在这个家里流传着一句话:“如果有什么事情是不放心的,只要宁儿在,就什么都放心了。”
    这种放心,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人身安全上。
    地震,洪灾,泥石流,这是危险的地方,郁静瑶和凌青云二人经常会涉足可是那确实是特别危险的地方。
    有的时候是这一家三口当中的其中一个人会处在某个特别危险的环境之下,那个时候大家都不肯担心,可是只要知道顾槿宁在他们的身边,就会一瞬间,放下心来。
    因为只要有她在,就出不了事儿!
    这句话,一开始是玩笑,可是这么多年来一次又一次的变成了现实。
    所以,对于这一家三口人来说,顾槿宁就是这个家庭的第四位成员,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却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这家人的心里有一个永远的地位。
    郁静瑶泡了茶,和女儿,还有顾槿宁一起,坐着聊天。
    郁静瑶一坐下就开始数落顾槿宁。
    她用带着笑意的口吻对女儿说:“你看看她,现如今是愈发的胆大了。我叫她出来一起参加一个活动,这个时间她不穿大衣就出门了,真是不怕冻!”
    郁静瑶一边说一边看了顾槿宁一眼。
    对方自知理亏,显然是不敢说什么。
    凌芷汧这时才发现,顾槿宁身上正披着母亲的一件外衣,似乎是因为有点冷,即使是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她仍然没有脱下那件外衣。
    本书由首发,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