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公都已年过花甲,身体状况良好。 现在,家里就我们两个人。生活衣食无忧,日子悠闲自在。老公看电视,我玩电脑,互不干扰,和平共处。到了老年,很注意伙食问题,这是个对人的身体有着极大作用的课题。我们呢,以一周为轮回单位,对伙食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安排。每日两餐。早餐。周一和周四吃面条,打卤面挂面。老公他把大尖椒切成小块儿,下锅炒了,然后放上食盐和水,开锅后把一个鸡蛋打里面,用勺子搅搅,鸡蛋块儿很小很小,最后用淀粉勾芡,洒上味精,清香可口,这就是面条卤,把卤拌在面条里,那个爽周二和周四是吃大馇饭。头天晚上,就把大馇子和饭豆用水泡上,这样做,熟的快。第二天早晨做的时候,放点儿地瓜块儿,洒里点儿面碱。用高压锅煮三十分钟电锅出数字前十分钟,出数字是二十分钟。然后,拔下插销,焐半个小时,就好了。要吃粥,就多放点儿水;要是吃干饭,就少放点儿水。这大馇饭,是东北人的最喜欢的饭食。据传说,当年的国家主席来东北时就吃了大馇饭。吃大馇饭时,买点儿干豆腐、香菜、大葱等青菜,蘸酱,卷着吃。那才香呢。周三和周五,是吃大饼子。大饼子是混合面的,有白面、玉米面、豆面。和稀点儿,成粥状,里面放上饭豆、白糖和泡打粉,发了,用电饼铛烙,烙出了褐色的嘎巴,松软可口。饼有一公分厚。周日是买现成的饭,或买馒头,或买白面、玉米面混合的大饼子,偶尔也买过油条和麻花。晚餐。周一和周三是白米饭。周二是烙白面饼,有时烙起层的油饼,有时烙发面饼。周四是面片或者是疙瘩汤。周五是白面花卷儿。周六是高粱米干饭,也是放饭豆,做之前也要先泡,作法和大馇饭相似。周日是饺子。菜呢,就是随季节而变化,不过,现在冬天也有了暖青菜,冬夏的差别就不大了。青菜一般的是豆角、茄子、辣椒、黄瓜、韭菜、白菜、胡萝卜、大萝卜、土豆、油菜、西红柿、角瓜等,做菜的方法,是根据菜的各自特点和吃者的爱好而定,炖、炒、煮、蒸、拌,有的可以生吃。除了青菜以外,还吃肉类、蛋类、鱼类以及其他可食的品种。肉类主要是猪肉、牛肉、鸡肉和鸭肉。蛋类主要是鸡蛋,偶尔也吃鸭蛋。鱼类是鲤鱼、鲶鱼、草鱼和黄姑子。猪肉的吃法,主要是每天放菜里点儿瘦肉,不多,不吃肥肉,说是胆固醇多,可能导致血脂病。也炖排骨,做红烧肉,但都很少。买现成的熟食也不多。再就是做馅包饺子。牛肉,炖吃,或者烤着吃。鸡肉,很少买整只鸡炖,多是买鸡腿炖,偶尔也买鸡爪炖。鸭肉,在北京居住时,买鸭腿炖;到某市后,就是买现成的烤鸭吃。鸡蛋,就是做汤。和西红柿在一起炒,或是单炒,也煮过茶蛋,单煮鸡蛋,偶尔也和韭菜和在一起包盒子。医学界关于鸡蛋的胆固醇尤其是蛋黄含量高,是否对身体有害,没有定论,所以,我们是吃的不多。鸭蛋吃的极少,就是买腌咸的。鱼类,就是除了黄姑子之外,都是炖着吃。其他的,哦,像粉条啊,木耳啊,大豆腐,干豆腐,也常吃。有时候,想吃什么就买什么,比如,牛肚、猪肘子等。有时候,想做什么吃,就做什么,比如,蒸包子、烙韭菜盒子等。就是,既有一定的安排,又有随意性。平时,我们总吃韭菜花和腐虏,增加趣味性,多方地加强营养。早晨,我们是有剩菜就吃剩菜,据说,剩菜不好,究竟是不是这样,也没有多少见闻,舍不得扔掉。除了剩菜之外,就是蘸菜,什么生菜、什么黄瓜、什么香菜、什么萝卜等等,还有时吃点儿咸菜,都很好,吃起来津津有味。晚上,这顿菜主要。每天是两个菜,一炖一炒,有时是拌菜。早晨,吃大饼子或馒头时,熬点儿小米粥或者玉米面糊糊喝。晚上吃白面饼和花卷时,就做个汤,汤料是西红柿、xh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