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殇,第一卷:邯郸为质——天下易主
第一卷:邯郸为质——天下易主
邯郸之战乃是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历经的最大惨败,经此一役秦国兵力大损,不得不改变战略,从雄兵灭国,转成远交近攻的策略。呦观昶晓邦交上愈加重视联盟燕齐,麻痹楚国;而兵锋主要针对三晋。
但是邯郸之战刺激的不光光是秦王,而激励了列国国君的神经。其中楚王为甚,楚王暗叹平原君合纵攻秦之略并非空谈,懊恼自己虽然是四国合纵之长,但是春申君率领的楚师却被信陵君的光芒所掩盖,有意再度合纵攻秦。春申君黄歇很是惭愧,便附和楚王,愿意再度攻秦,并提出了挟天子之名伐暴秦的策略。
周天子虽在,但是已然名存实亡。周王朝全境不如秦国一个郡,且已经分封成东西两周,周天子更是没有立足之地,依靠西周公封邑勉强苟活,纵观周全境,易攻难守,城池不足40座,兵力不足,且毫无军械战备可言。豪门争斗:重新来过
但是周天子没有雄才伟略,却刚愎自用。听到楚王5国伐秦的提议,很是兴奋。他看出秦朝有意打通三川,意图攻周。兵法有云,先发制人。楚王的合纵攻秦正合其意,于是不顾王臣劝阻,命令西周公拼凑6000甲士参与合纵。周王有心合纵,但是却不肯自己破费,竟然想出了向富商借贷的法子拼凑军饷和粮饷。并且在周王国铸造一座高台,名曰:避债台,终日躲在其上,后为世人耻笑。
楚王看周王应允,立刻派使者遍访诸国促成合纵。想来四国攻秦刚刚成功,秦国惨败,激励列国,秦军并不是不可战胜的,应该会得到各国支持,况且这次还有周天子参与号召,合纵势在必行,而且必然成功。
但是楚王忽略了秦国的实力,秦王早就洞悉楚王的合纵之策。早就游说诸国,诸国表面上应允楚王,实则各怀鬼胎。
等到合纵之期到达,秦国国门之外,除了楚燕两国和6000前来凑数的周天子人马,再无他国到达。而秦国派雄兵10万,出函谷关与联军对峙,并不交战,而是日夜操练。秦军军容严整,兵械齐全,让春申君和楚国大将景阳心中不由胆寒,加上三晋兵马迟迟未到。眼看粮草将尽,不得已退步回国。[网王]论优秀女友的养成
此番合纵之所以没打成,范雎率领的秦国外交使团功不可没,到处游说诸国,并重金收买诸国重臣,楚国、燕国虽出兵,但是朝内要求退兵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军政不在一条心,这仗还怎么打?三晋朝野更是俱秦不及,没有了信陵君这样德高望重的人号召,三晋谁敢出兵?
信陵君倒是有心参与合纵,但是他客居邯郸,赵王虽然重视,对他礼遇有加,但是他毕竟是魏国公子,不敢给他实权。而魏国国君对信陵君的胆大妄为一直气得牙根痒痒,信陵君根本和魏国说不上话了。至于韩国,向来风吹吹两边倒,如果合纵联军攻破函谷关,韩国或可出兵分一杯羹,但是一看魏赵两国按兵不动,韩国早已被秦军打怕了,哪敢再轻言对秦国用兵呢?情殇宋金
当然此事也改变了秦王对诸国的印象。楚国,向来对秦阴晴不定,长平之战后,民间就有传闻,将来天下非秦莫楚。楚国现在是唯一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大国,秦王对他鼓动合纵并不意外。但是现在想收拾楚国还不是时机。
秦昭襄王和嬴政很像,向来喜欢有仇必报。楚国动不了,那剩下的还有燕赵,燕国距离太远,虽然两面三刀,一面和秦谈同盟,一面出兵支持合纵固然可恶,但是秦王现在眼光放在三晋,劳师远征燕国反而会给楚国和三晋机会从背后捅秦国一刀。
但是此次合纵虽然没有成,但是这种公然和秦国作对的事情一定要好好整治一下,不然哪天还会有什么合纵出来。秦王想着杀鸡儆猴,既然楚国、燕国暂时动不了,那就只能拿周天子开刀了!可怜周天子现在还被手执债券的富商“包围”在避债台,对灭国之祸浑然不觉。
其实早在











![反目成仇[快穿]](/cover/7/7312/7312s.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