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月竟有这等福气,很好,很好。”得知君灵月被府主收为弟子,君老太爷笑得眼睛都睁不开了。过了良久,才起身道:“纪姑娘,咱们吃饭去。”
“好!”纪希急忙搀扶着他。
君老太爷又对着君子吩咐道:“你去隔壁叫王叔王婶过来,今天大家好好喝一盅。”
“不用麻烦了,我们自己来了。”门外走进俩人,男的身材微胖,脸上始终带着笑意,一进门就将手中的酒瓶与腊肉放下,给君老太爷请安。而女的姿色上等,看上去应该三十出头,尽管穿着普通人家的布衣,身材却被勾勒得曲线起伏,婀娜多姿。
她轻移莲步,来到君子的面前,一把将他抱住,而后摸着他的头,笑道:“当年的小屁孩长大了,你看这脸多俊啊!”
感受到一阵柔软,君子脸“唰”地变红,急忙挣脱,尴尬道:“王婶王婶好。”
“小伙子脸红了,哈哈哈。”王婶双手叉腰,自顾自地大笑起来,接着一挺胸脯,道:“害羞什么?你还是吃我的奶长大的哩!”
微胖男子像是吃醋了,咳嗽道:“老婆子,别逗他了,赶紧去帮双儿将菜端上来。”
“哈哈哈!侄媳妇,我先下去端菜。”王婶调戏得纪希满脸通红,才跑进厨房帮忙。
君子这才感觉到解放,挺着尴尬来到男子的面前,行礼道:“王叔。”
“好孩子。”君王两家是世交,又是邻居,不管大事小事都互相帮衬,加上王川从小看着君子长大,俩人感情极深,此刻他望着君子连连点头。
俩人寒暄了一会,提到了王川的儿子,君子童年时的玩伴——王胖子。他与君子、君灵月一般年纪,只不过君子俩人进了书府,而王胖子则进了武府。
王川哼道:“那兔崽子有了爷爷就不要爹了,五年都没回来过一趟,或许此刻正在望月城花天酒地呢!”
想到那个整天跟在自己屁股后面不停地叫君少爷的小胖子,君子莞尔一笑:“我回望月城的时候,一定把王叔的话带给他。”
“你们别聊了,快点过来吃饭。”
君家虽大,但下人只有一个,此刻也坐在桌上,六个人边吃边聊,谈到尽兴之处,不由开怀大笑,一副其乐融融的景象。
酒足饭饱之后,君子带着纪希逛起君家院落,介绍起自己成长经历:“听王婶说,我娘一生下我,连月子都没做就走了,我爹也随她离去。而我从小就蹭王胖子的奶喝,才能长这么大。”
纪希“噗呲”一笑,急忙捂嘴,忽地想到自己的家人,眼眸不由一暗,勉强挤出一丝笑意,却再也开心不起来了。
她出生于一个很小的村落,家徒四壁,一家生计只能靠父亲打猎维持,加上她是女孩,一直不讨喜。所以当她母亲生下一个白胖小子的时候,她终于被父亲如弃履一样丢在路旁。幸好,她遇上了她的师傅——书府的一位长老,不然她的命运难以预料。
君子察觉到她的失落,想到她的过往,急忙转移话题:“我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左平已经死了,但他的所做所为却没有一点死人应该有的样子。”
“哦?”纪希的注意被吸引过来。
“按道理来说,恶魔一被封印的时候,左平理应在第一时间烟消云散,可他不仅抢走了星空坐标,还能无声无息地躲过搜捕。”君子分析,这也不全是为了哄她,而是确实存在疑点。
“你的意思是说”
俩人在政和县呆了三天,都没有到处乱走,只是陪着老太爷下棋,等到第四天日升的时候,终于依依不舍地告别。
“在书府好好学习,过几年你爹娘回来,拿出点成绩给他们看。”君老太爷被双儿搀扶着站在门口,风吹来,他的背已微驼。
“以后有前途了,别忘了小时候给你喂奶的王婶,哈哈哈!”
“回到望月城的时候,去你二大爷家走一躺,看看他身体怎么样,顺便告诉他生意虽然重要,但也别太操劳了。”
王家夫妇提着大包小包的吃食放在马车上,留给他们路上吃。
君子看着他们四个,鼻子一酸,急忙转头对着马车道:“够了,够了,拿太多吃不完,又要浪费了。”
“好了,路上小心。”
“再见。”
君子俩人上了马车,双方挥手道别。
君老太爷忽然想到什么,对着远去的马车喊道:“小子,你爷爷我已经没有几年好活了,记得早点带个媳妇回家,我等着抱孙子呢!”
“爷爷,你还是下棋去吧。”君子大声回道
政和县离望月城有着接近万米的路途,光凭这辆三匹马拉的车子,需要十天才能到达。所以君子也不着急,一边驾车,一边闭目研究脑海中那九百多个古字。
“这些字我虽然看不懂,但是按照易经来论,前面这一段应该是乾:元,亨,利,贞。”
智线一旦觉醒,就会按照莫名的轨迹运转,人的智商与理解的能力也会随之不断提高。最奇特的是只要将经文记在心中,脑海里的智线就会自动参悟。
但是这样的参悟速度,只是它本身的速度,于是前人想出了一种办法,就是将神识融入到智线里面,这样就可以借用神识来简单操控智线,从而将其布置成阵法。
比如融合了三根,可以布三才阵,四根可以布四象阵,以此类推,融合越多智线,可以布置的阵法也越多。
智线布置成阵法以后,运行速度便提高了几十、甚至几百倍,从而让人的参悟速度也跟着提高。并且,以后想参悟经文的时候,可以布参悟经文的阵法;想推衍天道的时候,可以布推衍天道的阵法;想推算人的时候,可以布推算人的阵法总之其妙用无穷无尽,可以让效率提高无数倍。
“哎。”
君子有六百多条智线,在书府的五年已经融合了三百多条,但是这半个月来,连一个古字都没参悟出,心中不免失落,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在识海中布置下一个参悟的阵法,让其自动参悟古字,然后自己开始修习阵魂所传的易经。
“初九:潜龙,勿用”
修习易经,首先要将智线与神识融合,化为“神智”。而后将神智炼为“潜龙”,从而可以布置出难以想象的大阵。最终,潜龙飞天,可化天地万物
君子弄通一二,当下将脑海中的三百多条神智分出一根,尝试着将它练为潜龙。
金光灿灿的识海,那根神智在努力凝聚龙形,不一会,一条龙尾就已诞生。可是,当它要伸出第一只爪子的时候,整条龙尾忽地溃散,君子功亏一篑。
再来!
溃散
再来,
还是不行。
再来
失败了几百次以后,君子始终锲而不舍,最后终于按照易经所授的方法,将那根神智练成一条金光灿灿的小龙。
“吼。”
小龙长嘶,如同活物一般,在识海中不断游动,其鳞甲、四爪、双眼等等,全部栩栩如生。
君子大喜,继续修炼。
这次就相对轻松容易一些,只过了片刻,他又凝聚了两条小龙。
试着布置了个三才阵,果然运转的速度加快了一丝。虽然几乎都感觉不到,但这已经是个不错的进步。毕竟才凝聚了三条小龙,要是凝聚了三十条、三百条,那么速度必定可以成倍的增长。
君子露出得意的微笑,继续凝聚,可惜这次遇到了瓶颈,勉强又凝聚了一条小龙之后,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定是我对易经的理解还不够。”既然无法继续凝聚小龙,君子收敛心神,剥离出一丝头发般粗细的神识,开始融合智线。
成功将那丝神识融入到一根智线里面,君子终于可以像操控神识一样操控那条智线,便尝试着让它在脑海里舞动起来,果然如挥臂指,行动由心。
半天过去,君子融合了十八根神智,收功的时候看了看识海,里面只剩下三百多条智线未融合,照这样的速度,不用多久就可以圆满了。
喜滋滋地在识海中布置了一个参悟的阵法之后,他才起身,对着也在修炼的纪希道:“师姐,我传你一篇经文。”
“什么经文?”纪希连眼皮都没抬起。
君子郑重道:“易经正卷。”
纪希倏地睁眼,小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色,惊呼道:“什么?你再说一遍。”
ps:
这一章也许写得有点复杂,对于有些读者而言,可能难以理解,我来解释一遍:
1,人的脑海中有智线,君子有六百多条,但是不知道具体多少,因为其他处在混沌之中。
2,智线与神识融合,达到如挥臂指的叫神智,君子在书府五年,已经融合了三百多条神智,还有三百多条未融合的智线。
3,易经的修炼方法是让神智化为小龙,这样就可以布置出难以想象的阵法。君子才刚动手,现在才凝聚了四条小龙。
现在猪脚身世,修炼都介绍过了,精彩之处很快就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