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漫话红楼 > 19、斩不断理还乱的红楼

《漫话红楼》 19、斩不断理还乱的红楼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19、斩不断理还乱的红楼

    无论是“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华筵终散场。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梦尽荒唐。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还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都道明了红楼是一部旷世的血泪之作。我想,作者创作红楼的最初动机就是为了宣泄满腔的愤懑和辛酸。但是,清朝严酷的文字狱硬是将这部著作生生地逼迫成了一部空前绝后的文学珠峰。逼着作者在创作过程中不能太过写实,只有不断加工、加料,不断登高望远,拓宽眼界,将个人的悲喜升华到对芸芸众生的悲悯,将对家族命运的反思升华到对历史兴衰的思考。

    作者为了掩人耳目,一再声明此书只是着意闺中,不敢干涉朝廷,本意原为记述当日闺友闺情,并非怨世骂时之书。因而在具体创作过程中,将贾家衰败“无财补天”的外因,写成“无材补天”的内因,即家业衰败都是因为子孙不肖,不能继业,并将创作主旨说成是一部怀金悼玉的闲书,供人饭后茶余释闷。批书人也建议读者“更不必追究其隐寓”。然而,后世的读者特别是红学研究者偏偏要去追究其隐寓。对此,我倒是赞成批书人的建议,不要过度去追究其隐寓,不要字字句句都反复斟酌,与曹家的那些事联系起来。这样就失去了品读文本本身的许多乐趣。

    曹家家学渊薮,红楼的作者曹雪芹不过是一个集大成者。红楼的创作虽然主题工程是一个人,但创作过程中肯定有机整合了曹家几代人的作品和手稿,即便在创作过程中,神秘的脂砚斋、畸笏叟等与之亲厚的人也言传口述,给作者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其实从曹雪芹的履历来看,雍正五年即1727年,曹家在京的财产被抄没时,曹雪芹年仅虚岁十三,次年江南的财产被抄没时年仅虚岁十四。所以,单凭曹雪芹的经历,很难写出这样一部完整的家族兴衰史。但曹雪芹就是一个空前绝后的天才,他借鉴了《金瓶梅》的创作手法,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远远超越了《金瓶梅》。两部书都写得波澜不惊,只是白描日常起居饮食、迎来送往,极尽琐碎细腻,却能让人玩味无穷。

    我想,宝黛的爱情一开始并不是该书的主线,甚至在创作之初可能根本就没有宝黛的爱情,作者手中现成的只有像《金瓶梅》那样俗艳的《风月宝鉴》题材,之后加进宝黛爱情后,作者意外地感觉到自己的才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释放,欲罢不能,于是又横添了一个宝钗,凭空弄出了一个扣人心弦的三角恋,甚至还差点把戴金麒麟的湘云也拉进去,搞出扑朔迷离的四角恋。到第四十五回之后,作者觉得再也不能让宝黛钗三角恋这样无休止地纠缠下去了,否则就真成了一部纯粹的爱情小说,于是戛然而止,让钗黛这对水火不容的情敌“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冰释前嫌,薛宝钗退出三角恋,从此“钗黛合一”。对于“钗黛合一”,批书者说“钗黛名虽二个,实为一人”,其实也就是作者为了证明此书就是“只着意闺中,不敢干涉朝廷”而采取的艺术创作手法,而怎样“着意闺中”呢,总不能像《金瓶梅》那样**裸写色情吧,于是作者根据自己或者是其亲厚熟悉的人现实生活中的爱情经历,加工成了宝黛的爱情故事。设置薛宝钗,也不过是为了增加矛盾冲突,将宝黛追求做三观一致的知己情人、灵魂伴侣写得更加缠绵悱恻,讴歌这种追求自由恋爱回归人性的叛逆精神。

    西门庆可谓是天下古今第一淫人,而贾宝玉也要做天下古今第一淫人,只是此淫非彼淫,西门庆是“好色即淫”,贾宝玉是“知情更淫”,是谓“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色淫的西门庆**无度,最后精尽而亡死在潘金莲的床上,意淫的贾宝玉最后慧剑斩情,看破红尘,出家为僧。“钗黛合一”,其实也是指现实中的妻子和理想中的情人,就像宝钗和黛玉那样。曹雪芹在创作之初,绝对没有想到自己会写出宝黛这样一段伟大的爱情。在我看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关于爱情,唯有红楼和《飘》最伟大,最荡气回肠。只有这两部作品中的爱情才是在真正追求和反思三观一致的精神共鸣。《茶花女》虽然也很催泪,但男女主公也只是郎才女貌,谈不上是精神高度契合的灵魂伴侣。《简爱》也不过是一个灰姑娘对爱情的臆想。《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著作甚至包括莎士比亚的作品中,男女主人公也不是真正而纯粹的两情相悦、高山流水的知音。要么是郎才女貌、要么是门当户对、要么是青梅竹马、要么是盲目的一见钟情、要么是单方面爱慕、要么最后发现是一场错觉。而只有在《飘》里,男主角白瑞德自始至终都是清醒的,他懂得斯嘉丽,他知道他和她是一类人,他无条件地包容和接受她的种种缺点,他一直耐心地等待她的成长和觉醒,希望能够在她再更换丈夫时,能够考虑到他。白瑞德直到最后女儿骑马意外死亡后,伤心欲绝,终于绝望地离开了斯嘉丽。失去了白瑞德的斯嘉丽终于明白自己真正爱的人和爱自己的人是白瑞德,而不是那个外表高贵优雅骨子里却懦弱无能的艾希礼。《飘》是一部永垂不朽的爱情经典。同样,宝黛的爱情也是因为他们是“一类人”,是无条件接受和包容对方缺点的知己,是彼此心疼体贴对方,都是把对方视为生命意义的人。宝黛爱情是红楼的神来之笔,就连批书者也说“余阅《石头记》中至奇至妙之文,全在宝玉、颦儿至痴至呆、囫囵不解之语中”,对此,我与批书者所见略同。

    然而红楼这部巨著太宏伟了,加上数易其稿,各手抄本的版本混杂等,加之为了逃避文字狱,写作时大量运用障眼法,因而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作品存在诸多矛盾之处。斩不断理还乱。比如对于人物的年龄、生日、称谓以及事情发生的顺序等都多有不通之处。

    比如第三回六岁的林黛玉初进贾府的第二天早晨,书中就写到金陵来信,薛蟠携母妹在来京途中出了人命官司,紧接着第四回,薛宝钗就进贾府了。这个是最说不通的了。薛宝钗进京选秀,至少应该在月经初潮之后吧,至少应该十二三岁吧。书中明写到薛蟠比宝钗大两岁,都在和别的男子抢夺英莲了,因此薛蟠至少也是十五岁左右。而宝钗比宝玉大两岁,比黛玉大三岁,所以宝钗应该是在黛玉进贾府三四年之后才上京贾府的,而不是紧接着黛玉就进了贾府。正如宝玉时常挂在嘴里俯就黛玉的那番话:“你这么个明白人,难道连‘亲不间疏,先不僭后’也不知道?我虽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表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戚,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的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也就是说,黛玉六岁进贾府与宝玉同在贾母身边同吃同住了几年之后,宝钗才进京住进贾府的,这才符合前后故事情节逻辑。估计是第三回和第四回之间的文字过渡衔接上出了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疏漏。再说紧接着的第五回,宝玉神游太虚幻境,发生了首次梦遗,之后意犹未尽,又与袭人真人秀偷试了一番**情,那宝玉至少也应该有十一二岁吧,所以薛宝钗应该是十三岁左右进贾府的,这也比较符合宫廷选秀的年龄,那么她应该比黛玉晚四年左右进贾府。再说在黛玉进贾府之前,史湘云也曾在贾府住过较长一段时间,由袭人伏侍,两人还说了很多小大人样的话,并建立了很深的情义,这样推理湘云离开贾府时也至少有好几岁吧,但书中多数时候,湘云称呼黛玉为“林姐姐”,偶尔也称呼“林妹妹”。

    再比如巧姐的年龄也是含混不清,似乎在前八十回里就几乎没怎么长。并且其名字时而“大姐儿”,时而“巧姐儿”的,经常混淆。甚至在第二十九回去清虚观打醮时,有一句是这样写的“**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似乎贾琏和凤姐有两个女儿,但从整部前八十回来看,又确乎只有一个。

    又比如宝玉一般都称呼凤姐为“凤姐姐”的,但在第二十八回,凤姐出面替宝玉作证时,宝玉又称呼其为“二姐姐”。“宝玉向黛玉道:‘你听见了没有,难道二姐姐也跟着我撒谎不成’?”

    又比如,凤姐出场的年龄应该和贾蓉差不多吧,二十岁上下,顶多大贾蓉一两岁,那么贾珍应该比凤姐至少大十来岁,可是在第五十四回“史太君破陈腐旧套王熙凤效戏彩斑衣”中,薛姨妈笑道:“你少兴头些,外头有人,不比往常。”凤姐儿笑道:“外头的只有一位珍大爷,我们还是论哥哥妹妹,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这几年因做了亲……”且不说作为贾政的堂侄子贾珍从小是否会经常与王夫人的内侄女经常碰面玩耍,但论年龄,贾珍比凤姐大十多岁,何以“从小儿一处淘气了这么大”?

    又比如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与刘姥姥闲聊,刘姥姥说自己今年七十五岁,贾母说刘姥姥竟比她大好几岁呢。但在第七十一回,贾母就办八十大寿了。刘姥姥比贾母大好几岁至少应该要大三岁吧,那么贾母满八十岁应该至少是八年之后的事了,而当时薛宝钗已满十五岁,贾母满八十岁时,那宝钗岂不是已二十三岁?在那个年代应该算“齐天大剩”的“剩女”了吧。

    又比如第二十一回宝玉过生时,聊起大家的生日,据探春说,大年初一是元春的生日,又是太祖爷的生日。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钗的生日……但到第七十一回,贾母的生日却变成了八月初三。

    又比如第七十二回,贾琏为了维持荣国府的开支焦头烂额,恰逢鸳鸯来访,贾琏想托鸳鸯协助,偷挪贾母的一些财货出来典当,暂度难关。这在书中是第一次提到,可在第五十三回,贾珍与老砍头乌进孝聊起家计说到荣国府时,贾蓉就向贾珍禀报说他听说前些日子凤姐和鸳鸯商量,要偷老太太的东西去典当银子呢。

    书中类似的漏误还有很多。正因如此,把民国第一才女张爱玲也绕得云里雾里的,深陷其版本混杂之困,以致弄出了一本《红楼梦魇》。对此,我倒觉得倒大可不必去纠缠和纠结这些,书中说红楼创作历经十年,增删五次,其实红楼创作的时间又何止十年?增删又何止五次?曹雪芹在乾隆二十七年即1762年去世以后的十多年里,脂砚斋还在含泪批阅红楼,“壬午(即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即乾隆39年,1774年)八月泪笔”。畸笏叟等也没闲着,也一直在忙着誊抄批阅。畸笏叟应该比脂砚斋后离世。脂砚斋、畸笏叟等批书人究竟是何许人也,也扑朔迷离。而在当时没有电脑的年代里,增删修改这么宏大的著作是很难的,加上流散出去的手抄本本身的各章节都可能存在不同版次,所以难免有很多漏误。若要较真去梳理这些,永远会陷入斩不断理还乱中,反而会失去品读红楼真正的趣味。瑕不掩瑜,流传至今的版本的这些漏误就像美人眉梢上的一颗胭脂痣,不尽完美才是最唯美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漫话红楼》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漫话红楼》 19、斩不断理还乱的红楼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重生之不为书生妻 连载中图标 重生之不为书生妻
  • 繁花万丈不如你 连载中图标 繁花万丈不如你
  • 王者荣耀:有缘惊梦 连载中图标 王者荣耀:有缘惊梦
  • 我的三国在燃烧 连载中图标 我的三国在燃烧
  • 倾世医后:高冷将军,请温柔 连载中图标 倾世医后:高冷将军,请温柔
  • 娇妻很大牌:影帝大人别傲娇 连载中图标 娇妻很大牌:影帝大人别傲娇
  • 特种兵混都市 连载中图标 特种兵混都市
  • 暗月风华 连载中图标 暗月风华
  • 超速升级系统之无敌主宰 连载中图标 超速升级系统之无敌主宰
  • 我本闲凉 连载中图标 我本闲凉
  • 网游之斩皇创世纪 连载中图标 网游之斩皇创世纪
  • 夫人太绝情 连载中图标 夫人太绝情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