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熏娘说着又掩面啜泣起来,苏梓自斟自饮了一杯冷茶,道,你难道就未想过,按照我朝律法,罪臣之女充为官妓者,若非圣上恩赦,是不能赎身的。。。你遭遇变故后与吴秀才重逢时,他不过是个衙门的师爷,就算有手眼通天,家财万贯,也未必能轻飘飘帮你除了贱籍啊
“可是。。。”
”你又可曾想过,你初遇难时,吴秀才可曾在你跟前,持以援手,辅以慰藉?为何偏偏等到你有了花魁名声后才寻你?” 见阿熏娘蹙眉不答,苏梓轻叹一声,果然啊,最难叫醒装睡的人。。。时辰也不早了,你若想不通,那明日巳时,到积善坊净威寺门口去找答案吧。“
翌日天刚蒙蒙亮,阿熏的娘就换了轻便的衣服,作寻常妇人打扮来到了积善坊净威寺门口,彼时街上只稀稀拉拉若干行人,随着临街的门面铺子慢慢开张,积善坊才慢慢生动起来,蒸炊饼的摊子水汽氤氲,卖糖葫芦的小贩开始吆喝,背街的铁匠铺子都开始叮当敲打。净威寺香客众多,也带起了周边街铺的商机,是以平日里积善坊的游人香客都熙熙攘攘,络绎不绝。
阿熏娘坐在茶铺里,左顾右盼,并没看到想看到的人,正失望着,却见苏梓不知从哪个小巷钻出来,金刀大马地直奔净威寺庙门口的一个馄饨摊子“许婶,来碗小馄饨,再要一根油条” 被唤作许婶的妇人,正麻利地炸着油条,见到苏梓,熟稔道 ”苏姑娘,好久没来啦,您先坐,小馄饨里多放开洋少放葱,油条炸老些,马上给你端来。苏梓受到熟客礼遇,心情颇佳,随即向着街对面正心神不宁的阿熏娘招了招手”这么早就来了?这儿的馄饨特别鲜,配油条是一绝,你也来尝尝。”阿熏娘一愣,完全不知道苏梓什么时候注意到了她的存在,心里虽困惑,也只得讷讷地来到馄饨摊,应景地点了碗小馄饨。
“阿宁,帮娘招呼一下客人,给苏姑娘和那位夫人倒些水喝”,许婶一面将包好的小馄饨丢入沸水大锅,一面在白瓷海碗里细细地码上蛋皮、葱花、一撮开洋,再浇上滚烫骨汤,转眼手中又拿起竹笠捞出小馄饨盛入碗中,洒上芝麻白胡椒面儿,一瞬间香气四溢,惹得路人都咽着口水相望过来,更有闻香而来的老饕急忙过来点馄饨的,一时间小小的馄饨摊也热闹起来,被唤作“阿宁”的,大约是许婶的儿子,瘦高个,皮肤白净,穿着一身洗的褪色的蓝布衫,却是干干净净,浆洗得挺括。阿宁没有许婶儿的麻利劲儿,眼神直愣愣的,做事也粗蠢,倒个水都能将碗筷碰得匡唐响,也不与客人寒暄,做完事儿便拎起马扎,坐去了没人的墙角。。。。
“许婶儿,听说三叶镇上来了个有名望的老郎中,说自己之前做过御医呢,你要不再带阿宁去瞧瞧?”正有个熟客热心道。许婶儿不慌不忙将馄饨与油条一份份端到食客们面前,终抬起头苦笑道,他大伯,您有心啦,阿宁这孩子,怕是就这样了,之前也瞧了大夫,都说这是心病,我养着他一天,是一天,就求着哪天我走了,街坊领居能看在往日情分上,雇他做做粗活,有口饭吃。。。。
”嗨,瞧你说的,阿宁是个老实孩子,听话又肯卖力气,只要积善坊的街坊们在,都会看顾他。”
听这一番话,几乎可以确定,这个叫阿宁的年轻人,曾经受了什么刺激,精神与常人有异。趁着许婶又去忙,苏梓悄悄向邻桌的汉子做了个揖,“大叔,许婶和阿宁,可是遭遇过什么难事?我常来这喝馄饨,怎么没听许婶提过,您跟我讲讲,我也想相帮一二“
那汉子叹了口气说道,能相帮什么呢,天灾人祸躲都躲不过啊,他们家,也是可怜。。。
原来,阿宁的爹是个小官,许婶也是正儿八经官太太,那日阿宁科举中榜,被同门邀去喝酒庆祝,怪只怪这小子平日里只知道死读书,为人耿直,冒犯过同门,被同门妒忌,竟下药将他骗去那龌龊地方,等醒来时,已有人报上了朝廷,说新晋举子押妓,朝廷认定他品行不端,削了他的举子身份,阿宁爹气得当场呕血而亡,阿宁受了刺激,也失了常智,自此整个人傻愣愣的,许家便败落下来,只有许婶放下身份,支个馄饨摊维持生计。好在阿宁爹为官时,待街坊邻居都亲善,时常为大家相帮解难,许家落难后,大家也就能帮就帮,痴儿寡母才好勉强度日。
阿熏娘又往向了坐在角落的阿宁,突然惊呼一声,若不是被苏梓捏了一下手,她真要惊得从马扎上跌落下去。。。。
那阿宁,正是玉郎失踪前,带到她房里,仔细叮嘱她好生照顾的后生,当时阿宁正意气风发,吃了许多酒,已经没什么神志。彼时阿熏娘一心系在‘玉郎’身上,本是不愿在接待恩客了,奈何玉郎摸准了她的命脉,说这是位官场新秀,深得上峰喜爱,自己难得找到机会才能与之应酬,求她为了两人的将来再委屈一下。。。阿熏娘心软后,又按玉郎吩咐给阿宁喂了一剂‘逍遥散’,好生伺候了。。。后来阿熏娘每每神伤落泪,那最后一次与玉郎相见,他竟是将自己推向别人的芙蓉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