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让刘弃疾去查案,可他年纪已经不小,又是九卿之一,查金王孙和金俗一双儿女的下落这种事自然不用劳动他出马,他只要在一旁监管就行了。
其实他也清楚,这几人怕是已经没了。幕后之人绑了他们就是为了激金俗上殿作证,如今目的已经达成,留着这几人的性命说不准还会再生事端,了结了才是稳妥的法子。这长安城从来都不是安乐乡,它只会无声无息地吞掉被舍弃的棋子的性命。
可即便如此,君命他也不得违抗,也罢,就尽一尽心,或许是他猜错了呢?
比起了然的刘弃疾,江充的心里其实是有些忐忑的,金俗的一双儿女是他瞧见田蚡离开之后就吩咐亲信扣起来的,目的就是要挟金俗。可金王孙居然也失踪了,这让他头一次怀疑起自己,他是不是做了别人手中的刀?若真有人利用的话,金俗是他在堂邑侯府附近瞧见的,难道是窦太主对自己心怀不满故意设计?
不,不会。江充立马否定了自己的想法,窦太主是什么样的人物全长安人心中都有数,若她有这般谋略,他当初绝对不敢朝她开刀立威。可若不是她,这人这么费尽心机做了好些,竟然只是为了成全他?江充可不相信这人会有这么好心,不过眼下毫无头绪,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金俗的那双儿女决不能留,不然不是给王太后留了翻盘的机会么?
江充虽然忌惮幕后之人,暗中的小动作却从未停过。终于刘弃疾找了几个月,以失踪为名结了案。太皇太后也劝诫了刘彻为君者不可恣意妄为,大臣们请废太后的折子更是如雪片一样纷纷扬扬飘到刘彻案头。
建元三年秋,有星孛于西北,九月,有日蚀。众臣以“太后德行不尊触怒上天”为由请废太后,上许之。
建元三年冬,丞相卫绾以年迈请辞,许之,以魏其侯窦婴为相,窦氏由此大兴。
建元三年王娡太后之位被废,刘彻体恤生母,不忍其生活困苦,特许仍居椒房殿,一应待遇不变,无诏不得出。阿娇作为贤后,自然是打点妥当,刘彻也更加信任她,这是后话。
阿娇每日跟随太皇太后处理宫务,也长了不少见识,没了王娡的刁难,她的日子只有更好。刘彻封几个美人她也不管,只在无乐的建议下一点点把权力都抓在手里。
太皇太后毕竟老了,精力也不如从前旺盛,很多事就拿来给阿娇练手,阿娇也不推辞,她活过一世阅历本就比常人丰富些,又有无乐在旁指导,太皇太后瞧着自然满意,连凤印都交给了她。阿娇用心照顾,太皇太后感念之下也更注重保养,身子虽不见好,好在也没有更坏。这祖孙俩一派和乐融融,朝臣们也乐见皇后仁孝,也能抹过些之前王娡给皇室抹的黑,凤印的移交也没有掀起什么大风浪,毕竟太皇太后不贪权是件好事,诸吕之乱实在是让大家都吓怕了。
建元五年刘彻罢三铢钱、置五经博士,元光元年诏贤良博学之士、亲孔学而抑黄老之说。刘彻和太皇太后这祖孙俩的儒道之争在阿娇的努力下也没有引起太严重的后果。不过太皇太后却在心里怀疑起了自己这个有些贪功冒进的孙子到底能不能担当大任,孝文孝景两代皇帝的努力可不能被他给毁了。
“有废立之心才好办,太皇太后如今还能如此健朗是件好事,毕竟废立这种事,没有个位高权重的人来主持是痴人说梦。太皇太后起了疑心,我们才好办事。”
阿娇一月前刚被医者诊出身怀有孕,这可乐坏了刘彻,他登基已足足十年,却十年未曾有子嗣,那些个诸侯王早就坐不住了,他们的小动作他一清二楚,只是之前没有理由动他们罢了。如今阿娇的这一胎无疑是给了他一个绝好的理由,他又怎能不喜?
刘彻高兴,无乐也是高兴的,在他看来没有比靠帝王的恩宠过活更危险的了,阿姊有了子嗣,无论男女,陈家都占了先机。他要的从来都不是帝王的信任荣宠,而是那个位置。阿姊有了孩子,太皇太后也就有了选择的余地,有了废立之心,他想要的还会远么?
阿娇的这一胎让许多人都动了起来,投机的自然知道方向,看不惯的也正打算下手,可太皇太后、刘彻和窦太主三重保护之下,他们能对阿娇的孩子做些什么就怪了。不甘之下,有人就打起了刘彻的主意。
“卫子夫还是出现了,不过她来的这样晚,倒是在我预料之外。”
“有甚么稀奇,之前陛下美人无数却十年无子,她们自然以为是陛下有疾,谁又会去献美人触他的霉头。可如今阿姊有孕,她们的心思自然又活了起来。不过这事一个平阳公主绝对做不到,刘彻可不傻,你有孕在身他怎会拈花惹草来气你?”
“你的意思是?”
“椒房殿里那位,还是贼心不死啊……”
阿娇闻言皱眉,却又很快舒展开来:“无妨的,这种事我见惯了,她也太低估我,我若是会被这种事气到,也就白活了两辈子了。”
无乐笑得眉眼弯弯,一派温和无害的模样,说出的话却和表象截然相反:“正因为知道阿姊不会,我才没有对她下手啊,不然此时此刻,椒房殿里的应该是个死人了。”
明明说着这么血腥的话,无乐却一脸温柔:“饶她一命,别因为她委屈了我的小外甥才是。”
阿娇瞧着这样护短的无乐心头一暖,或许在外人看来他们都是手染鲜血万劫不复,可他们不过是为了护家人平安罢了。纵然身处地狱,亦无所畏惧。因为他们这种人,本来就在地狱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