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我们就这么走了吗?欣溶有些不甘道。
你别着急嘛,我相信师兄和吴大哥自有主张。
嘿嘿,王征南看了欣溶笑了笑,然后道,等会我们下山再商量。
等一切准备妥当后,让我们均有点失望地是,只有空心前来送我们下山,元亨禅师等并没有前来。
不好意思,元亨禅师有紧急事情处理,不能前来送各位,请各位慢走!阿弥陀佛!空心仿佛可能看穿了大家心思,不紧不慢道。
没事,没事,那大师你们先忙,我们这就下山。王征南依然面带微笑。于是,我们均拱手向空心道别。我的心里更是希望这里平安,这样,自己就不用再来了也就可以早点想办法回到现代了。
此时的巴蜀大地空气异常凉爽,迈向下山的路,我的心情居然格外地愉悦。
而时的南粤大地,空气则异常闷热。李过几人赶到黄阁老家时,已大汗淋漓。
黄阁老身穿紫袍,头发花白,虽然已经70多岁,但精神依然矍铄。
黄阁老一出现,李过便立即扑通一声跪拜道:守源拜见黄爷爷!
黄阁老双手微微有些颤动,一脸悲伤,他立即扶起了李过道:孩子,我已经知道你父亲的事了,我与你父亲也曾有师徒之缘,他曾经对我嘱托,如果他有不测,一定要将一个秘密告诉你,还有就是要让我收你为学生。
秘密?什么秘密?李过好奇地问。
这个,这个还是让你父亲告诉你吧!黄阁老边说,便使了一个眼色让一位仆人走进内屋。
很快,仆人拿出了一个红色的包裹递给了李过。李过打开一看,里面有一封信,还有一个令牌。他先看了看令牌,只见令牌的另一面刻有一个“桂”字。他不明所以。
他又打开一封信,只见信上写道:
吾儿:见信说明父亲已不在人世。有个秘密,我一定要给予你一个交代,不能带入九泉之下,那样愧对你亲身父母。其实,你是我在路中所拾,当时一路尸体横陈,你藏于一妇女身体之下,因为哭声,我才发现了你,还有这个可能是唯一能证明你出生的包裹。我已离去,请勿悲伤,你可重新寻找你亲生父母。另,黄阁老是我人生最崇敬信任之人,愿你好好拜他为师,做文武双全之人!吾儿永别,珍重!
经过这段日子,李过在某些时候,也已经把自己真正当成了苏观生的儿子,甚至在一些特别的情景中,他仿佛觉得苏观生就是自己的父亲!所以,他会忍不住流泪,这可不是伪装的。
李过喃喃道:这是真的吗?真的是这样吗?
孩子,一切都是真的!你父亲也给我说过的你身世,这我能证明,但你亲生父母是谁,我也不得而知。孩子,我知道你很难接受这一切,但是我们都是男子汉大丈夫,我们要学会承受!!黄阁老安慰道。
这时,燕艺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他立即劝慰道:公子,你要节哀,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你要保重身体!”
听到这句话,李过抹了眼泪,立即对黄阁老道:请爷爷教我本领,徒孙再次给爷爷叩头了!
说着,李过又跪倒在地,磕起头来。
好了,孩子,快起来,我一定竭尽所能把觉得对你有帮助的东西都传授给你,你快起来吧!黄阁老充满信心道。
谢谢黄爷爷,不,谢谢师祖!李过道。
就叫我爷爷吧,我们还是以爷孙相称更亲切些。你们现在就在我这里住下。为了以防你们的行踪走漏风声,我给你们安排一间密室,偶尔还可以到后花园散散心,不过一切要小心!黄阁叮嘱道。
说着,黄阁老就安排仆人带李过、燕艺、欣沅、一瑶前去休息。
哇,具然有这么漂亮的私家园林。一瑶感叹道。
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一片青绿的竹园,穿过竹园便是一座假山,假山之后便是一方荷塘,只见清凉扑面,三两飞燕掠碧而去,然后见龙眼树、木棉树以及银杏的倒影把池面映出了大片墨绿。另外还可以见到作亨哈状耸立的水松,以及凌波依卧的六角亭。
仆人介绍说,这园子被老爷取名为“清晖”,特别是落日之时非常好看。可此时此刻,李过哪有心情欣赏美景,旅途的疲惫,让他迫切想找个地方养精蓄锐。
第二天早晨太阳还未升起的时候,李过就早早醒来。本来,他想就这样拜别黄阁老,回忠贞营。可一想到苏观生、苏守源父子,他的心就隐隐作痛。他一直告诉自己,不能这么一走了之,如今苏守源就是李过,李过就是苏守源,他要苏守源的一切背负起来。
做出这样的决定,他便如释重负。
守源啊,你父亲要我教你的是社会生存之道。我知道你父亲让王常月真人教你武艺、心法,可行走江湖,光靠武艺,还是远远不够。很多时候,我们不能逞匹夫之勇,我要教你的便是为人处世的哲学。黄阁老再次见到李过,便开门见山道。
原来是学为人、为官之道,李过顿时来了兴致,因为李过早就意识到,这种学问对带兵,对纵横江湖或者官场有重大意义。如今有良师教导,何乐而不为?
这里有一本书,你拿去先看看,不懂的再问我。黄阁老一脸慈祥道。
李过接过书,书名叫《瑶泉为官学》。拿到手上,感觉颇有分量。
你可知道,这本书是江湖人争夺两大奇书之一,另一本就是如何考上大明状元的书,叫《大明状元宝典》。而《瑶泉为官学》是讲如何当官,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里面包含着为人处世的哲学。对了,你读过《孙子兵法》吗?黄阁老口若悬河道。虽然年纪已是高龄,但丝毫没有影响他的吐字清晰以及铿锵有力。
《孙子兵法》?读过。李过低沉道。对于一个带兵几十万人的忠贞营首领来说,《孙子兵法》肯定是必读。
很好!黄阁老赞叹道。顿了顿又指着《瑶泉为官学》道,这本书是宰相申时行编著的。我觉得大明这几百年,特别会做官的,让我们特别佩服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徐阶,就是张居正的老师,还有一个人就是张居正的亲信兼助手申时行。
张居正你知道吧?黄阁老斜着眼睛笑咪咪地望着李过。
知道一点点。李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道。
我告诉你,张居正为官之道,不如徐阶和申时行。因为他死节不保,死后被抄全家,只有一个儿子顺利逃出。他本人还差点被人刨出来示众。而申时行编写这本书,是对徐阶的为官之道做出了深入研究的,并结合他本人的亲身经历和感悟,对如何立足官场具有指导意义。
申时行,我也听说过,我听说他是一个身世不清的人,也毫无后台背景,但能在官场左右逢源、游刃有余,这就是靠了他超强的为官哲学,也是为人处世的哲学。李过也感叹道。
对对,你虽然还未正式踏入官场,但有这般见识,已是不错。黄阁老赞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