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夏鸿升突然奏请一来,朝廷是一个统筹大局的地方,不仅仅是微臣的新,还有那些儒生的旧,这些都是朝廷需微臣也会从军校中请来教员,在书院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一点,陛下无需担心。”
夏鸿升嘴上说的,挺起来似乎都是在为朝廷考虑,不希望将书院引来的压力压到朝廷的身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实际上是夏鸿升不愿意让政治的手伸进学校里面的欲求。行政可以引导教育,但是绝不能够把持教育。夏鸿升想而提供了资源的朝廷官员的政绩需要、知识水平及认知结构。也会影响着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影响着书院的展。“行政化”,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控制和干预。行政权力常常插手学术事务,弱化乃至替代学术权力,而学术权力也不断试图影响非学术事务,致使学术权力作用不突出,行政权力决定了高校的日常走向和学术走向,导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左右学者的展思路,学术失去了应有的脱和**,因而也就失去了其先进。
行政把持教育带来的后果。那就是“民国以后再无大师”。
这些当然不能对李老二这个控制欲强的帝王明说。夏鸿升实际上想要的,是办学自主权。
见李世民扔在沉思,夏鸿升于是又说道:“天下儒者何其多也!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先秦的诸子百家至今再无当初百家争鸣之辉煌。天下四民,而士为尊,您却能四民并举。陛下,您是开明的君主,能够看的出来在尊儒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的方面。能看得出来格物对于促进大唐的鼎盛的作用。可不是谁都能像您一样的英明。而不如您英明的人,反而是大多数。儒家教人仁义,这是好的,像李师、颜师这般大儒。往往能够海乃百川,有容乃大。可这样的大儒又有多少?微臣可以预见,书院办起来之后,微臣少不得受到天下儒生的诟骂。微臣可以无视,可以置之不理,陛下却不行。朝廷更不行,因为儒毕竟是主流。而且儒家的思想也的确作用巨大,就算是微臣的格物,也要靠儒家的道德观念来加以约束,才能让其被运用在有利于百姓的方面。微臣相信,长久以后,儒家与格物,或与其他,都能相辅相成。而刚开始的时候,却不会如此顺利。所以,微臣将书院从朝廷中撇出去,天下儒生的压力,就由微臣来担起吧!”
李世民沉思了一下,抬头说道:“听夏卿的话,似乎要与儒学有所冲突?”
“呵呵,陛下,哪里是冲突?而是融合啊!”夏鸿升说道:“学术之争,争到最后,大抵都是相互融合了。因为各有对错,各有益害。不过,无论学术之间如何相互争辩,臣以为,陛下所要做的,反而是跳出其外,掌控大局而冷眼旁观。”
“哦?此言何意?”李世民眼中一明,看向夏鸿升。
“圣君眼里,文臣武将都是马。不同之处,一为轻骑,一为悍马。而君王是驭者,驾策随心,统驭天下。”夏鸿升笑道:“无论是儒、是法,是墨、是道,是阴阳,亦或是纵横,这些都是陛下手下的棋子。陛下的目标是赢得棋局,若車有机,则用車,若马可用,则换马,单用車或马,而不用其他棋子,又如何能够得赢全局?”
李世民眼中一凝,继而笑了起来,看着夏鸿升,说道:“夏卿人虽小,心却甚大啊!”
“是啊,臣的野望的确是不小。这片土地是如此的广沃,有太多的地方等着大唐去征服。臣想看到这个陛下的大唐万世永昌,人们也可以永远为身为唐人而骄傲。”夏鸿升说道:“董仲舒以儒为良女,献于汉武帝。格物,就是微臣献给陛下的又一个良女。只是这个良女比汉武帝的良女更包容一些,不会嫉妒陛下其他的女人。”
李世民朗声大笑,朝夏鸿升颔说道:“好,夏卿之请,朕准了。且看看夏卿献于朕的这个良女,是否能够得成大唐之贤内。”(未完待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