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网站地图 完本小说 创建桌面快捷
浏览记录

*提示:浏览记录仅放置最近浏览的10本书籍

浏览记录是空的
访客登录   免费注册  
  • 六妙笔阁
  • 玄幻魔法
  • 武侠修真
  • 都市言情
  • 历史军事
  • 侦探推理
  • 网游动漫
  • 科幻小说
  • 恐怖灵异
  • 散文诗词
  • 其他类型
  • 排行榜
搜小说:
位置:  >   六妙笔阁 > 地狱绝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 第4节

《地狱绝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第4节

加入书签 推荐本书 订阅本书 内容报错 更新慢了
  • 背景:
  • 字体大小:
  • 字体颜色:
  • 滚动速度: 快 中 慢
    到了严厉批判,并被定性为导致这次“重大失误”的罪魁祸首。

    如果只是就军事言军事,尚属正常,可是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

    在伏罗希洛夫的主持下,加伦被宣布为“人民的敌人”,军事会议当场撤销了加伦的所有职务。

    不久,加伦被逮捕入狱,并遭拷打至死。在他死后四个月,法庭才以“日本间谍罪”追加宣判。

    与加伦的遭遇形成强烈反差的,是第19师团长尾高。他抗命在先,战败于后,但因参谋本部稻田等人一直予以支持,事后不仅未受追究,还带着“勇将”的名誉到关内做了军司令官。

    第二章卖金的撞着了买金的

    张鼓峰一役前后,关东军领导层的不满情绪一直很大,不是对尾高独断专行不满,而是认为参谋本部不值得信任。

    如果以根正苗红来衡量,关东军可比“朝鲜军”要牛多了。它直属天皇管辖,所辖师团都是日军中装备最好,训练最严,战斗力相对也最强的部队,因此号称“皇军之花”。

    关东军的最大假想敌便是苏军。关东军对苏军的印象,还是“干岔子岛事件”中,不花多少力气便击沉苏军炮艇的记忆。张鼓峰战役结束后,尽管军部一再对外声称日军没有吃败仗,但在内部,大家都知道“朝鲜军”和第19师团最后打得很惨。

    关东军火大就火大在这里,在他们看来,如果参谋本部、“朝鲜军”司令部肯放手让尾高一搏,飞机坦克一齐参战,这场小小的边界战争绝不至于陷入被动。

    关东军的判断,就此便被飞机坦克的缺席给纠缠住了,没几个人在乎苏军相对强大的综合实力,大家只是对苏军作战素质和技能的薄弱津津乐道。即便停战,还有人提出,应该由比“朝鲜军”更为精锐的关东军出面,把苏军赶到张鼓峰以外去。

    张鼓峰毕竟是“朝鲜军”料理的范围,关东军再激昂再愤慨也插不上手,他们只能把力气用在自己那一摊子上。

    关东军其实也有一个“张鼓峰”,这就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诺门罕。传说康熙年间,曾有一个叫诺门罕的喇嘛在此传经布道,诺门罕由此得名。它是一座半草原半沙漠的空旷荒原,淡水极为缺乏,唯一的淡水资源为哈拉哈河及其支流。

    到了雍正时期,内外蒙就在哈拉哈河以东15公里处划分界线,史称“雍正界线”。河西是沙丘绵延的不毛之地,河东沿岸地带均为水草肥美的湿地,外蒙士兵经常渡河到东岸放牧。

    日本人以精细著称,“满洲国”成立后,内蒙事务实际由关东军所操纵。关东军在一张过去俄军的远东军事地图上发现了漏洞,在这张地图上,绘图人员按照“有山以山为界,有河以河为界”的原则,想当然地将“国境线”定在了河流中线。

    关东军立即指示“满洲国”修改地图,把边防巡逻线移到了哈拉哈河。随后蒙古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开始与“满洲国”及其背后的关东军争执不休。

    眉毛出卖了眼睛

    当时蒙古在苏俄的暗中扶持下,宣布**已有十年之久,但因为与大多数国家都未建交,外界对其政治内幕一直处于猜谜的状态,即便是关东军,也不知道蒙古与苏联的真实关系如何。有人甚至提出,能不能采用离间计,拉拢蒙古亲日反苏。

    要刺探这样封闭型国家的情报,实在是太难。为了摸清对方的底牌,同时进行拉拢的尝试,关东军便授意“满洲国”与蒙古在满洲里进行边界谈判,史称满洲里会议。

    会议召开前,关东军特意安排往满洲里运送了大量日用商品,不是要繁荣当地市场,而是要给与会的蒙方代表看一看,“日满提携”是何等的其乐融融,以便为“日蒙提携”制造机会。

    关东军费尽心思,玩尽花样,可是事实胜于雄辩,会议召开那一天,蒙方代表不用买商品,瞧瞧伪满代表,就明白“日满提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

    与蒙方代表身着统一民族服饰不同,伪满代表简直是个服装的大杂烩:有人穿长袍马褂,有人穿军装皮靴,还有人干脆身着和服木屐,完全是日本人的装扮。

    伪满代表在谈判时根本不敢有自己的主张,全是哼哼哈哈,言不由衷。遇到重大问题,实在避不开,他们还得向自己的“日本随员”请示,而这几个参加谈判的“日本随员”,也俨然主宰着伪满代表团的一切。

    眼睛出卖了心灵,眉毛又出卖了眼睛,关东军自己就把“日满提携”的美好形象给生生毁了。蒙古代表团在谈判桌上丝毫不肯相让,担任团长的外交部副部长桑布更是极其强硬,让关东军大为头疼,就这样,满洲里会议断断续续开了一年多,最后什么结果也没谈出来,倒是引起了苏联和外蒙的共同警觉。

    就在谈判谈到一半时,苏联和蒙古签订了互助协议,在法理上确认了同盟关系,苏联明确宣称:“根据协议,任何一个国家进攻蒙古,将意味着对苏宣战。”

    要说关东军在满洲里会议上一无所获,肯定是不对的,因为他们至少弄清了苏联与蒙古的关系,用不着再疑神疑鬼,或做其他不切实际的幻想了。

    自此,蒙古被日本视为苏联的傀儡国,所有矛头都指向苏联。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五相为首相、陆相、海相、藏相、外相,正式制定了“北攻苏联,南下南洋”的所谓“国策”。

    七七事变的爆发,打断了关东军“北攻苏联”的备战进程,之后日军在中国战场上越陷越深,不仅大部分侵华兵力被牵制于关内,关东军中许多训练有素的步兵联队还先后被抽入关内参战。

    再怎么抽,关东军始终把包括七个常设师团在内的精锐部队留在建制内,以作为戒备乃至于未来进攻苏联的有生力量。

    日本希望中国尽快投降,可惜事与愿违,中**队在正面战场上的抵抗极其顽强,中日之战成了一场持久战。为了应付战争需要,参谋本部只好继续从关东军身上抽血,原驻海拉尔的一个骑兵集团被调到了华北。

    骑兵集团在被调走前,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处理诺门罕一带的边境纠纷,并曾多次与蒙古军发生冲突。它一调走便形成了力量真空,参谋本部拆东墙补西墙,用刚组建的第23师团填补了这一空缺。

    第23师团是特设师团,属甲种编制,部队里有很多退役老兵,这些老兵长期受到“武士道”精神灌输,又经过长年累月的艰苦训练,基本能够撑起整个师团的战斗力。

    第23师团的兵员大部分来自北九州的熊本,这个地方的人又以凶悍好斗著称,在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第6师团便“产”自此处。虽然第23师团不及第6师团,但在日本陆军中也算是佼佼者,不然不可能归于关东军帐下。

    第23师团长是小松原道太郎中将,他精通俄语,在驻苏联大使馆做过副武官,后又任哈尔滨特务机关长,专门从事苏联情报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在当时日本陆军将领中,是为数不多的苏联专家之一。

    一支“凶兵”配上一个“苏联通”,往蒙古边境一扎,那就是虎视的意味。苏联也毫不示弱,第23师团前脚刚进海拉尔,苏联后贝加尔军区所属的第57特别军后脚便跟入蒙古,其敌对目标就是第23师团。

    一辈子都是参谋

    “北攻苏联”是日本的“既定国策”之一,虽然因抗战爆发而被迫暂时搁置,但从参谋本部到关东军都对此念念不忘,相关作战方案也一直在秘密研讨和制定中。

    对苏作战的主设计师是石原莞尔,时任参谋本部作战指导课长。就在张鼓峰之役结束不久,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等人,便根据石原的设想,提出了一个对苏作战的“八号作战计划”。

    这一计划预计到1943年,日本便可以发展出对苏一击的能力。至于怎么击,稻田设计了两个方案,一为甲案,一为乙案,甲案是从苏联沿海边疆开始攻击,乙案是沿“满”蒙边境进行包抄。

    关东军反复研究了两个方案,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大将先是派出军事测绘队,秘密潜入两处边境绘图,继而又让高级作战参谋辻政信少佐组织人员调研。

    在昭和时代的日军幕僚群里,辻政信的知名度非常高,远非稻田可及,跟他的名气处于同一档次的,陆军中有东条英机、石原莞尔,海军中有山本五十六、米内光政。

    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这些人无一不是职位很高的将军,石原莞尔虽是做幕僚出的名,但他后来也晋升到了关东军参谋长,唯有辻政信,一辈子都是参谋。

    有人说,如果陆军中没有姓辻的这位参谋,日本所走的道路也许会大大不同,就这一点而言,他在昭和时代的实际作用和影响力并不亚于一个著名将军。

    辻政信性格中的一大特点,就是极爱出风头。早在陆军士官学校读书时,学生们夜间集合行军,别人总是尽量减少辎重,他不仅身上一个家当不少,而且还要特意在铺盖里塞上几块砖头。教官检查时,看到了这几块砖头,当然要喜出望外加极力表扬,结果辻政信就成了“学生的榜样”。

    实事求是地说,仅以军校表现而言,辻政信确实当得起这个榜样。

    他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士官学校毕业,为此还获得了天皇恩赐的银表,到部队实习后,又接着考入了日本陆军大学。陆军大学是日本陆军的最高学府,毕业时成绩排在前六名的,可由天皇授予军刀一把,称为“军刀组”。

    辻政信在他那一期“军刀组”中排第三名。记者前来采访,辻政信很神秘地对记者说:“本来我应该是第一名,就因为对手是皇子殿下,所以才排到了第三。”

    “皇子殿下”指的是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宫,当时也在陆军大学就读,与辻政信同期。辻政信认为他遭遇了“潜规则”,其实这是件没影的事,皇室子弟并不参加名次排列,只享受特别待遇。

    辻政信自信心爆棚,本人也很能吹,但考试的本事还是有的,毕竟能进入“军刀组”,并坐到相当于探花的位置,本身就已经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成为“军刀组”成员,预示着今后将会有不错的前程。当然,预示还只是预示,要想真正混出头,修行的路还长得很。

    从陆军大学毕业后,辻政信回到了原来实习的部队,这就是第9师团,师团长正是植田谦吉。

    不久,第9师团参加了“一二八”淞沪会战,担任中队长的辻政信第一次进入真正的战场。在上海战场上,他亲眼看到士兵们向中**队驻守的庙行阵地发起冲锋,然后纷纷被打倒在地。在此之前,因为九一八事变,日本人想象中的中国兵就是东北军的长相,是裕仁天皇所称的“豆腐军”,但淞沪一战使辻政信改变了印象。

    冲锋失败后,辻政信站起身,高举着双手向中**队的阵地走去,一边走一边指着日军的死尸,意思是请求对方容许他收尸。中方看到后果真停止了开枪。

    试想一下,如果不是把对方看成与自己对等的军队,辻政信又怎么肯用举手的方式去收尸呢

    最危险的一次,辻政信坐在装甲车里掩护步兵冲锋。原以为躲在铁皮壳子里再保险不过,没想到车子中途出了状况,竟然在中方阵地前熄了火。

    这一惊非同小可,车里众人急忙跳车逃命。辻政信刚刚跳下车,左膝盖就挨了一枪,幸得部下用机枪掩护,才得以慢慢地爬了回来。

    与辻政信一块坐在装甲车里的还有大队长空闲升少佐,这位没爬回来,被中**队活捉了,释放后自杀于吴淞。此外,辻政信所在联队的联队长林大八大佐也中弹身亡。

    “一二八”淞沪会战让辻政信见识了真正的中**人。后来他有了一个很特别的见解,说假如大家武器一样,单纯比较士兵优劣的话,最强的是日本兵,其次就是支那兵中国兵。

    鬼中队长

    辻政信在淞沪会战中吃足了苦头,但也正是在这次战役中,他得到了脱颖而出的机会。

    毕竟是军校特优生,在第一线中队长中,辻政信的指挥才能显得相当突出。某次往前推进时,辻政信所率中队遭到中**队的射击,士兵们赶紧卧倒,队形乱得不成样子。

    辻政信不顾危险,站起来发号施令,他先把士兵们排成阅兵式的正规队形,然后又把队伍疏散开来,这样可以保证指挥命令的通畅,以便实施下一步作战行动。

    当时一名大队副官看到后,大加赞赏,认为辻政信的临场布阵非常灵活和巧妙。

    辻政信也不乏一般日本青年军官悍不畏死的作风。除了敢于举着双手跟中方交涉外,在几次作战中,他都挥舞着天皇御赐的军刀,一马当先地冲在队伍最前面。

    其实日本陆军中向来讲究这个,几乎每个中队长都得事先做好第一个中弹的心理准备,但到辻政信身上就不一样了,他可是“士官状元”兼“陆大探花”啊,光环本来就够夺目了。

    辻政信由此获得了“鬼中队长”的名声,所属旅团的旅团长给他颁发了感谢状,也就从这时候起,他引起了师团长植田的特别关注。

    淞沪会战结束,第9师团返回日本国内,辻政信被植田选定为介绍实战情况的代表,巡回全国各地,专门向军队和教育界作励志讲演。

    在海陆军参战部队中,被选为讲演代表的军官共有12人,其中最拉风的就数辻政信,倒不一定是他的事迹最过硬说句实话,最过硬的应该是那些闭着眼睛躺在战场上的人。

    辻政信不是最过硬的,但他是活着的人里面最能讲的,尤其是左腿中弹那段经历,被他讲得如同战神现世。辻政信说,他中弹后,仍然不肯撤下阵地,只返回阵中做了简单处理,随后便奋不顾身地跛着腿,继续指挥本中队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总攻

    没有演绎过的不叫故事,经过辻政信夸张的演绎,这段战地故事让会场下的人们听得心惊肉跳,如临其境。报纸在刊登相关新闻时,特地加了辻政信的照片,称他是“军人的楷模”“阵中之花”“令阵中将士惊叹之猛将”。

    “阵中之花”很快就红遍了日本,辻政信还因“重伤不下火线,且指挥有方”而获得军功章,并先后在参谋本部、士官学校任职。

    参谋本部、士官学校等机构,别人想进都进不了,但对辻政信来说,却实在是件极其痛苦的事。他和许多青年军官一样,根本没那耐心在机关里慢慢熬资历,为了能早点出头,他曾频频卷入陆军内部的派系争斗,被称为“士官学校的纵火者”。

    尽管辻政信上蹿下跳,忙得不亦乐乎,但他并没有因此受到高层的重视和青睐,反而又由士官学校降到了联队。辻政信一生中第一次受到如此沉重的打击,在大失所望的同时,他还感到分外屈辱,一度想脱去军装不干了,直到被调入关东军参谋部。

    最初,辻政信所担任的并不是作战参谋,而是第三课的兵站参谋。在日军参谋系统里,兵站参谋无足轻重,作用和影响都很小,这让辻政信颇感郁闷,觉得自己是不是来错了地方,从一个坑又掉进了另外一个坑。

    不过很快,这个不甘平庸的苦命人就为自己找到了生活的动力。

    第三课的作战主任是花谷正中佐,也是陆军大学毕业生,比辻政信高上两届。花谷在校期间的成绩和名气都不如辻政信,但他在九一八事变中靠蛮干混出了头,常常以此自诩。

    见到刚分进课里来的辻政信,花谷便以一种前辈和过来人的口气,教训他说:“你虽然在大学里学到了一些知识,可是别太骄傲了。与大学知识相比,懂得实战更重要。”

    说到这里,花谷得意扬扬地提到了“九一八”:“比如满洲事变即九一八事变,如果只会纸上谈兵,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你要好好地学”

    学什么,花谷没有讲,这段话的重点其实也不在此处,但辻政信认真了。从那以后一个月内,只要有时间,他就钻在关东军的图书室里,埋头查阅有关九一八事变的档案资料。

    辻政信把事变当天的原始记录从头翻了一遍,在掌握事变全貌的同时,他还在事变经过及战术运用方面发现了几处疑点。

    辻政信带着疑点去问花谷。花谷虽参与了九一八事变,但整个事变并不是他策划的,面对这些疑点,他张口结舌,回答根本不得要领,最后实在招架不住,只好挠挠头皮,显得十分难堪。

    从花谷的表情中,辻政信获得了极大满足,活力指数顿时上升了好几个百分点,他还由此产生出了寻根溯源,去东京拜见石原莞尔的想法。

    石原是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动者,所谓一客不烦二主,走三家不如走一家,见到石原,自然就能解开所有疑问。

    叶公好龙

    此时的石原正如日中天,他被称为“满洲国诞生之父”,在日本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式人物。辻政信过去也见过石原,但因双方的名气和级别职务悬殊,不过是“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么一眼”,从没有面对面接触过。

    在辻政信的想象中,石原是战争之神,一个“连鬼都抓来吃”的人,他能不能接见自己,接见时态度会怎样,都是无法预料的。让他想不到的是,石原不仅欣然同意见面,还特意抽出时间,把辻政信叫到自己家里来恳谈。

    辻政信那个感动和意外,高人就是高人啊,哪像花谷,只不过跟“九一八”沾了那么点边,就把谱摆到天那么大。

    当着石原的面,辻政信鼓足勇气,一五一十地倒出了心中的那些疑问。之所以会产生这些疑问,大概在辻政信看来,“九一八”完全可以搞得更干脆更直接一些,为什么要花费那么长的时间做准备呢。

    辻政信对“九一八”的考虑很简单,用他的话说就是:“要不奋起拿下满洲,把满洲地图涂上与日本相同的颜色,就对不起在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战死者的英灵”

    石原微睁着眼睛,面带微笑,像是早就把眼前这个年轻参谋的心给看透了。针对辻政信提出的疑问,他一一作了解释,概括起来就是五个字:欲速则不达。

    要拿下满洲不错,但关键是怎么拿,只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和措施准备,才能确保行动成功。

    听完石原的话,辻政信的脸腾地红了,感到“过去的想法该是多么幼稚,如果有洞真想钻进去”。

    石原担任过关东军作战主任,他又给辻政信讲述了他的“满洲国建设思想”,手把手地教这位小参谋如何戴好“爱满洲人”的面具,以便更好地达到侵略和统治东北的目的。

    这也是谋略,即不能把关东军的“权益思想”全部暴露出来,必要时候,还得装装好人,表现一点“道义思想”。

    都是前辈高人所传的真经啊,辻政信听后顿有醍醐灌顶之感,他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石原的一番言论,让他的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小提示: 按←键返回上一页,按→键进入上一页,您还可以 加入书签

阅读提示:
1、本站会员登录后,将免费体会到最顺畅的阅读方式[最少广告]。
2、注册本站会员,将《地狱绝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加入书架,可以通过书架更快的了解更新信息。
3、免费小说《地狱绝杀: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 第4节所描述的内容只是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的立场无关,本站只为广大用户提供阅读平台。
  • 站长推荐
  • 猜你喜欢
  • 失落的宇宙-宇宙特警 完本图标 失落的宇宙-宇宙特警
  • 总裁的弃妇小三 连载中图标 总裁的弃妇小三
  • 大话三国 完本图标 大话三国
  • 杨度 完本图标 杨度
  • 救爱难赎 连载中图标 救爱难赎
  • 狂雷怒 完本图标 狂雷怒
  • 光明! 连载中图标 光明!
  • 小胖子大未来[星际] 连载中图标 小胖子大未来[星际]
  • 从庆余年开始新的人生 连载中图标 从庆余年开始新的人生
  • 看史书称霸太古 连载中图标 看史书称霸太古
  • 外婆和我讲的故事 连载中图标 外婆和我讲的故事
  • 豪门盛宠,总裁的拒婚新娘 连载中图标 豪门盛宠,总裁的拒婚新娘

本小说站所有小说、评论均为网友更新!仅代表发布者个人行为,与本小说站(http://www.6mbg.com)立场无关!
本站所有小说的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益,或是含有非法内容,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做出回应!谢谢!
Copyright © 2016-2019 Www.6mbg.Com 六妙笔阁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