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中的青丘,陇了轻薄的雾。已经入秋了,这日头上来,还是毒辣。只是这清晨,有丝丝凉意了。这一湖碧波红莲,盛放一夏,此时都捧了莲座出来了。昨儿仙使领走了小阿离,成玉说不愿回天宫,想去桃林住几天。
凤九没敢多问,就应了她。去桃林住住也好。这青丘谷地,哪哪哪也都逛遍了。她也想去试试那老凤凰的桃花酿。
一大早,凤九就去吵了成玉起来。
成玉倒似没睡好,大早吵她起来,嘟嘟囔囔的。
“不说桃林不远吗?怎么要这么早起?”昨夜入不得眠,过了后半夜才迷迷乎乎小睡了会。困死了!
“去叨扰那四海八荒第一风雅的折颜上神,得准备准备啊~!”
“准备什么啊?”她那日可就那样闯了进去。喝了那酒,怎么也没效果,什么都记得真真儿的。这折颜上神的药,唬人的!
“准备水,准备茶,准备时蔬瓜果~!那四海八荒第一风雅的折颜上神啊,刁嘴起来,那可是一绝!这泡谷里的茶啊,还非要侧山那泉的水。有茶没水不要,有水没茶不收。可难伺候了~~!”凤九啊~!跟她姑姑一样,野惯了,可受不了这矫情。她觉得啊,这水甜有甜的好,苦有苦的妙,这青丘,这谷地,一草一木,都有妙处。苦水性凉,甜水回甘,对了那天的口味,都是美的。
“这样啊~!这折颜上神倒也真是风雅之人。这茶跟水,确是需讲究得多~!”原是懂琴,懂茶之人啊~!
“老凤凰,讲过一大篇,我一字没记住~!什么山水,泉水,河水的~!分那么细~!!多矫情~!!”我青丘千野,哪的水不好?要分得这般仔细。
“那可不一样~!分清了,那才能称为雅~!!茶情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成玉先生,又开始教书咯~!!
“行行行,成玉先生~!您停!停!停!留着跟那风雅老凤凰矫情~!我看这典集经卷已经是眼晕头花了,先生~~~!您就饶了我吧~!”凤九去拎了陶罐分了一个给成玉。
“走吧,今日有你一起,多打了一罐给那老凤凰。反正我们去也要喝。不过,这也真是奇了~!一样的茶,经那老凤凰一泡啊,就是不一样!也是一绝!”她只爱喝好喝的,管你那么多门门道道。
“要你打水,你那么多意见,又知道茶好喝?”成玉接了罐子,继续茶艺术教学“这泡茶啊,用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这侧山的泉,便是这上等的山水了,上神他识货~!你去打泉水,我去打天水~!!既然上神是识水之人,那就给他准备点好的!”
“天水???雨水?”今儿没下雨,天儿好着呢,凤九懵懵的。
成玉轻笑了笑~!这人世间天潢贵胄家的闲情女儿才能矫情的玩意儿,这旷野青丘的小女君听完,怕是要疯了~~!!
“这雨水啊~!是最次等的天水了。这雨,雪,霜,露都可化水,这雨落接之,叫无根之水,取陶罐接之,不沾金铁之器,用来煲汤熬药,最是合用。因其未着泥气,所以比之山水,又多纯美。泡出来的茶啊~!不会抢了茶的性子。而这雪,霜,露,就又得细分了。落在哪些上面,就带了那物的灵性,气味,秉性。我就最爱那红莲上的露水,带着莲香,泡了茶也有若有似无的莲香。冬日里,红梅上的雪水也是不错的,那种冷冽的味儿,特别有风骨。”
“哎哟喂~!我的花神娘娘~!您雅~!!!去花儿上要那一滴滴的水,这一罐,你取到何日?刚才还嫌我吵你好梦,那您是打算啥时候动身?”凤九听着,确是要疯了。
“你自去打你的山水去,不劳你操心!”成玉拎了罐就去那一湖红莲的碧湖了,凤九也懒理她矫情,自己爱折腾,又不须人伺候,矫情才有矫情的雅趣~!
今儿是取不了红莲的露水了,都开过了!这莲叶上的水也是不错的。清心解暑、散瘀止血、消风祛湿。
到了碧湖边,端了陶罐,冲那湖红莲招招手,个个听话的甩了露水给她。她可是花神娘娘~!!没上天的时候,花都得听她的,想要哪花的水,哪花敢不给~!
顺手点了几只新出的莲蓬座,这新莲子,也是绝品。一并带了去吧~!
临近响午,秋日的阳光爽朗的洒落在桃林间,映得小池塘边的茶台也像着了粉色的光。折颜拿了小钳子从小炉中辙了几块黑榄碳放在小石垫上,顺手拎了那荥经小砂壶浇灭那几块还未全燃的黑榄碳。这露水,带着莲叶特有的清香,浇在碳上,微腾一阵香烟。又把壶放回炉上,任那余碳把水沸干。蒸腾的水气,缭绕莲香。确是个雅人儿啊~!想到收了莲叶上的露水来。他倒是有想过,收桃花上的露水,倒底还是没动手。这俩小丫头在这,兴许明儿赶她们去收来,试试。
这两小囡子,一早过来了,吵着说带了好水,要他试茶。才升了红泥小炉,泡来试试。凤九那丫头,味倒是喝得出来,知道哪个香,哪个醇,只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成玉那丫头应该是行家~!倒还真让她给雅过了老凤凰咯~!他这里,茶是任取。成玉说要用明前龙井,他没使过的水,想拿来泡铁观音,应是不错。
而相较之下,这莲花露水还是更衬明前龙井,铁观音自身香气已足,倒透不出莲叶香了。
一早喝了一肚子绿茶,饿得倒快了。凤九带了几块茶点,也不顶事儿。去钓了条鱼给凤九,既然喝的是明前龙井,就让凤九烧道西湖醋鱼。那小丫头,烧鱼还真是一绝。现在俩小丫头到厨房里准备煮午饭了。
这不,刚收了鱼杆,才记起,这炉还沸着水呢,也就只剩这半壶了,就着莲叶香,深吸了口气,望这十里桃林,灼灼其华。心情不由得大好~!抬手化了古琴,摆上案台。今儿给这雅人儿带了雅兴起来了!
名仕之乐,便在这风雅之间,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舞乐茗酌。合者得其二,已是知音难寻。更难得是雅人互赏。将将品茗,此刻闻琴,折颜抚弦奏一曲《梅花三弄》 。难得古琴可以奏得如此轻快,跳跃。那可不,今天心情好~~!
当曲乐奏到第二弄,桃林外传来一阵清亮的笛音合奏,这《梅花三弄》本就笛曲,由笛声奏起来更显轻快。折颜轻笑了笑,以乐合乐,破他桃林结界的,定是用了那把银笛之人。这才来了我桃林半日,就等不急来要人了?小女娃躲来这里,见不见,不是我老凤凰说了算的哦~!运了功法落于弦,弹一道音波去林外。天枢见音波弹来,闪身进前,挡了乐音之力。
这上神,也没认真,只是阻了他们进桃林。乐未止,音再合,来者竟把笛音奏得婉转低沉,如吟似诉!合他琴曲悠扬之调~!用笛拟萧合曲,也是知音弄乐之人啊~!琴笛共奏,三弄梅花,曲终竟有意犹味尽之感。罢了,他这笛音,只见攻法,全然不见守式,想必便是伤在此处。折颜顺抚了一弦,去了结界。放了他三人进桃林。
连宋收了银笛,这十里桃林的上神,是个通达之人。伽昀和天枢就有点不明白,怎么都不需要通报,君上闻那琴音,便化了银笛出来合奏。这上神先是不许,尔后又准。这一来一往间,有何玄妙,当真是不懂。这曲乐之赏就在这心领神会之中。攻守合曲之间,已然明了。
久闻上神十里桃林之盛景,确未曾亲临。这伽昀倒是随夜华来过几次,在前面引路。
确闻上神琴音又起。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秋风起浪凫雁飞。
桂棹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
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驻。
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
今已暮,采莲花。
渠今那必尽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
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
叶翠本羞眉,花红强如颊。
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
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
故情无处所,新物从华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
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裴回江上月。
裴回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
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
又是一首《采莲曲》,连宋和乐而咏,面露欢悦之色。
天枢听得一头水雾。这上神的招,大概也只有君上能解了,他阵前以一抵百不在话下,这文对曲攻,算是把他弄懵了。
伽昀在旁边开心了。
“这上神在帮君上呢!”
天枢就更不懂了:“怎么帮的?就弹了首曲子,君上吟了首诗,就好开心的样子。”
“上神说元君心里有我们君上呢!”这两只跟在连宋后面,细细的咬耳朵。
“这上神什么时候说的~!?”只听弹琴啊~!
“哎呀,说了你也不懂~!!!”快,君上到前面去了,跟上~!
确突然见似有旋风卷了桃花的花瓣纷飞袭来!
天枢心说不好~!这攻式甚微,只是君上现在连凡人之箭都受不得。何况这仙法!
今天,就到这里咯~!目前为止,此篇最为矫情~~!!想听古曲的亲,可以自行百度,下附注解,以便阅之。
橄榄炭,以乌榄剥肉去仁之核,入窑室烧,逐尽烟气,碎之莹黑,俨若煤屑;一经点燃,室中还隐隐可闻“炭香”,以之烧水,焰活呈蓝色跳跃,火匀而不紧不慢;如此核炭,最为珍贵难得。余者如松炭,杂炭,柴炭,煤等,就没有资格入工夫茶之炉了!
莲即荷花。诗歌通过对采莲女子的形象塑造和心理刻划,表现出她们对征夫的深切思念和无限幽怨。诗人热情赞美和平宁静的劳动生活,对劳动人民所承受的战争苦难深寄同情。这是一首以七言为主的叙事诗,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个大段落。
“采莲归,绿水芙蓉衣”,全诗采取倒叙手法,实是故事的结尾。采莲归来水湿衣裙,芙蓉指的不是荷花,梁元帝的《采莲曲》写道:“莲花乱脸色,荷叶杂衣香。”“绿水芙蓉衣”,在读者眼前所浮现的正是面如莲花,衣杂荷叶香的动人画面。这个开头短小精彩,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从“秋风起浪凫雁飞”句起,到“还羞北海雁书迟”句止,为诗的主要叙事部分。这一大段中又可分为几个小层次。首先“秋风起浪凫雁飞,桂櫂兰桡下长浦,罗裙玉腕轻摇橹。”点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在秋风吹起层层浪花的溪流里,采莲女子驾着小舟轻盈地向莲塘驶去,受惊的野鸭、雁儿阵阵飞起。生活的如平静的水面般美好,其实那“秋风起浪凫雁飞”,已激起她内心情感的涟漪。“叶屿花潭极望平,江讴越吹相思苦。相思苦,佳期不可驻;塞外征夫犹未还,江南采莲今已暮。”为第二个层次,先写采莲女子极目远眺,只见绿叶红花,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这景致与从前一样,物是人非,令人感慨。舟儿渐行渐近,莲塘里飘来歌曲声,越来越清楚,声声诉的尽是相思苦情。这目睹耳闻,使采莲女子胸中掀起了重重波浪:美好的日子不会久留。她思念,她怨尤:“塞外征夫犹未还!”“犹”字颇具分量,表达了离别已久远思之切,怨之深。“江南采莲今已暮”,既写实也兼比兴,意为光阴易逝,就像采莲,转瞬就到黄昏;人生短暂,倏忽就到迟暮。这里通过对采莲女子相思苦的描述,揭开和平宁静生活的表象,使人洞见处于太平盛世的劳动人民的真实的悲苦的一面。可以想象,生活在富饶美丽的江南女子,若不是对外战争使夫妻分离,她的生活本应是幸福美满的。“今已暮,采莲花,渠今那必尽倡家。官道城南把桑叶,何如江上采莲花。”这第三层是写采莲女子对征夫表白忠贞的爱情和宽慰征夫的。说她既不会像倡妇对待荡子那样对待他,也不会像秦罗敷那样有碰到使君纠缠的麻烦。她虽被思念所折磨,性格却很豁达、坚强。“莲花复莲花,花叶何稠叠;叶翠本羞眉,花红强似颊。”此为第四层,是写采莲女子在采摘莲花时,将自己与花相比。荷花开得那么稠密,并蒂连枝且有绿叶相伴,而自己,却是形单影只。荷叶虽翠但比不上自己的秀眉,荷花虽红但赛不过自己的面颊。她对自己的美貌自我欣赏,自我陶醉。“女为悦己者容”人虽美却无人欣赏,于是欣赏与陶醉之中,悲辛、懊丧也与之俱来。“佳人不在兹,怅望别离时。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故情无处所,新物徒华滋。不惜西津交佩解,还羞北海雁书迟。”这最后一层里是写采莲女子叹息红颜不能长驻。她自矜青春美貌,又自怜形单影只。她的心上人不在身边,青春不能常葆,待丈夫归来青春或许已不再,不由得望着他们分别的地方惆怅感伤,回忆起从前“牵花怜共蒂,折藕爱连丝”的情景。那旧时的甜情蜜意的痕迹已经难觅,眼前是一片新的花枝。物换景移了,而自己的那颗心却依旧没变。“不惜西津交佩解”,是反用郑交甫遇仙女的典故,说明虽然饱受相思,她与征夫的爱情至今也不后悔。而她对丈夫的迟迟不来信,却感到不满。她不忍心责备丈夫不给自己写信,只说“北海雁书迟”,这里用的是苏武的典故,意谓路途遥远,音书不能早日顺利到达。但采莲女似乎丝毫不认为丈夫不来信,意味着可能负伤或战亡,她抱着美好的希望在等待。这段诗可以说是采莲女子的内心独白。从这独白里可以看出她的心地是多么光明、纯洁与善良。
“采莲歌有节,采莲夜未歇。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这是诗歌的结尾部分。前四句描写秋夜江畔莲塘的景象。明月当空照,清风吹拂着浩淼的江面,水波粼粼泛着银光。莲塘里传来阵阵歌声,采莲女们尚未歇息。最后四句,游客与众采莲女子相遇,目睹她们互相询问对方征夫的情况。这一群打扮得漂亮的采莲女子,正打点舟楫准备回家,尽管今宵良夜等待她们的却是空帏。贺裳《载酒园诗话又编》评这首《采莲曲》说:“末叙暮归曰:‘正逢浩荡江上风,又值徘徊江上月。徘徊莲浦夜相逢,吴姬越女何丰茸?共问寒江千里外,征客关山路几重?’不特迷离婉约,态度撩人。结处尤得性情之正。”这首《采莲曲》它的内容充实生动,言辞优美,是一首富于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篇。华美的言辞,浏亮的音节,复沓的旋律,在这里不但没有铺陈之嫌,反而更完美地表现了诗歌的内容。毛先舒在《诗辩坻》中评说:“王子安七言古风,能从乐府脱出,故宜华不伤质,自然高浑矣。”结尾的构思精巧,笔力独到,诗人既善于描绘典型形象,又巧于进行高度艺术概括,使诗歌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正如明张逊业在《校正王勃集序》中说:“论曰:‘王子安富丽径捷,称罕一时,赋与七言古诗,可谓独步。’”



![[综神话]养儿笔记](/cover/101/101630/101630s.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