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第一节课上课前,中午外出或者走读生,以及住宿生回到教室的时候,事情就传开了。不过,按照约定,大家并没有谈论后半段的事情。
我原本打算等班主任来教室,在教室逗留的时候,和她说一下这件事。结果她很晚才来,而且不但第一节不是她的课,下午压根就没有她的课。她来得晚,而且几乎立刻就走了。我也没有去说话的机会。
第一节的历史课,在百无聊赖中度过。
果然一下课,后面的徐振燕就拍拍我的椅子,我向后一靠,转过半个脸,——虽然有些显得无礼,但是在有时自习课不能说话的时候,这样做是最安全的——,示意在听,她问道:你没事吧。
我点点头,说没事,就是把书什么的都弄乱了。
话音刚落,就听靠墙,也就是靠门那边第二排的男生问,谁他丫的动我的书了。后面的女生告诉他,是有人中午打架了。就听他骂道:妈的,有病吗。
我问徐振燕,你听的是哪个版本?
这货直接把他们的交流本子传了给我。
所谓交流本子,不知道是从谁那里流行开的。是一个专门用来说话的本子。比如自习课,不能讲话,传纸条又浪费,又没有保存价值,于是就有人买了个精致的本子,自己在本子上写下话,对方再在后面留下回话。
本来只是一对一的交流,后来就慢慢演变成圈子内的互动交流了。
我翻了翻,足足有五页是中午事件的篇幅。看来他们这节历史课也是够忙的。而且上面已经提到‘后半段’了,但并没有细致描述,而且有人写道,没有啊,哪里有第二个版本,别胡说!后面还画个扮鬼脸吐舌头的表情。
我拿了本子加了一句:3q就还给徐振燕了。
也许这个本子将来会有无限的价值呢。我是说,这满满写着青春的本子,在回忆里会掀起多少的涟漪。
我知道那几个崽子会叫人。但是没想到消息传到了董雨辰的耳朵里。他也是在十班,但和我是初中邻班。我们这种四加三的初中到高中七年相同班主任的模式,不光跟老师的感情深,同学之间也是很惺惺相惜的吧。虽然没和他玩过几次,但至少是相互知道名字。可是初中的相互知道名字,放到了高中来,在这么一个诺达的新的环境里,原来哪怕仅仅是面熟的情谊,也会被无限放大。
董雨辰在门口叫我,但我没动,然后同班的孙楠楠出去了,他和董雨辰是初中的同班。
孙楠楠回来转述说,那边打算叫人了,然后董雨辰一听说是你,就给挡了下来。
我点点头,问然后呢。
孙楠楠说,要不你去道个歉,也好化敌为友?
我摇摇头,说道,不用了。
孙楠楠见劝不动我,又去和董雨辰商议。雨辰在门口一直叫我出去,我摆摆手,示意他不要管了。时间一靠,就到了上课的点儿。眼见老师都进门了,董雨辰才往自己班跑。